世外仙翁
- 2021-08-22 11:21
- 民间故事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木 上/文 ●戴 培/图
民国初年,河北蓟县有一青年,名唤韩绍秋,出生于破落的官宦人家。幼时念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史,也曾拜师学过几年武艺。后来父母相继辞世,自己一无手艺,二不会经商,只得靠采药为生,日子越过越穷。
韩绍秋生性胆大,进深山、入险滩毫不畏惧。为了摆脱生活困境,他决意碰碰运气,独自一人去东北长白山采人参。
这年春天,他典卖了家产,备好盘缠,携带采药工具,只身骑马北上。出了山海关,一路上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行程两千多里,走了近半个月,到达了吉林的通化县,在长白山脚下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绍秋整装出发了。他头扎青巾,身着紧身衣裤,足登皮靴,腰挎单刀,身后背着毛毯行囊,内装干粮、米袋、水袋、酒瓶,手持一把采药短铲,独自走进荒无人烟的长白山。
深山采参,谈何容易熒芮镎整劳累一天,太阳落山时,仍然一无所获。他又饿又累,寻一山石坐下,解下身后行囊,取出干粮,打开酒瓶,吃饱喝足后,准备起身寻路返回。
天渐渐地黑下来,月牙高挂。绍秋走迷了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这荒山野岭里盲目地走着,忽然远处隐约传来狼嚎虎啸声,让人听了不寒而栗。绍秋出山返回已不可能,只有寻一避风安全处,在山里过夜了。
绍秋顺着一道山谷寻去,行走中忽听前面有声响,他急忙拔出腰刀,一手持短铲、一手持刀循声寻去。借着朦胧的月光,看见山坡下的一片开阔地上,有一人正在舞剑。绍秋大吃一惊,心想:怪了,在这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竟有人隐居此地
他稍向前,伏在一棵大树后定睛细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只见舞剑之人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上身裸体,下身围着一块兽皮,赤着双脚。那口宝剑上下翻飞,呼呼作响,一团银光倏上倏下,快如闪电。绍秋看到绝妙之处,情不自禁地喊出:"好剑法"
那老翁听到有人叫好,忽的收式,喝道:"谁"此时绍秋已无法躲避,只好从树后闪出,将腰刀入鞘,丢下短铲,上前拱手一揖道:"晚辈采药至此,迷了回路,请恕冒昧。"
老翁上下打量绍秋一番,见无敌意,方才将剑收起,说声:"请"绍秋闪目观看,见这片开阔地旁有一窑洞,窑洞无窗,只留有一石门,一道光线从石门缝中射出。绍秋见老翁慈眉善目,满脸和气,便跟随他进入窑洞。洞内很宽敞,洞壁上燃着的松明火把,将洞内照得亮如白昼。洞内有石桌石凳,石桌上摆着石盆石碗,桌旁有一用粗木扎成的木床,上面铺着厚厚的兽皮。
宾主坐定,绍秋又一揖道:"敢问老先生高姓大名,贵庚几何"
那老翁并不答话,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木炭,在石桌上写道:"吾乃明朝袁崇焕将军麾下一部将,姓耿名德生,山东青州人氏,现已二百九十八岁矣。"绍秋在火光下一看,大吃一惊,天哪犆鞒人,二百九十八岁牸蛑辈桓胰萌讼嘈拧I芮镉猩以来只听说过世上有活一百五十多岁的老人,哪里料到,天下竟还有跨过几个世纪的老寿星犑翟谑侨思淦婕!
老翁几乎丧失了语言能力,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可他能听懂绍秋的问话。绍秋惊讶未定又问道:"耿老先生因何至此隐居熡帜苋绱顺な佟"
老翁边写边说,向绍秋讲述了当初进山的情况。原来老翁是明末的一位武举人,当年被派往关外戍边,在袁崇焕将军部下听令,镇守辽西城,曾多次打败清军,后袁将军被朝内奸臣陷害,他气愤难忍,借一次出城送信之机,骑马逃入此山隐居,从此与世隔绝,先靠打猎为生,后弃荤食素,每日饮山泉矿水,吃人参野果度日,天天清晨和夜晚以习武练剑健身,在此寂静无噪的深山中已独自生活了二百七十多个春秋
绍秋听得入了神,张着大口,合不拢。老翁一时兴起,随后从床下抽出一小皮袋,从里面取出一封信,说道:"此乃吾送之……信。"绍秋伸手接过,见信皮已发黄发霉,可让人不解的是信尚未开封,出于好奇,绍秋欲拆开,老翁见状,急将信夺回收起,说道:"军中有令,私拆……信,要斩……首。"绍秋不觉可笑,心说你已逃亡到此二百七十多年,还遵守什么军令,好个迂腐之人牼镁由钌,他竟不知明朝已亡,清军入关,更不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之事。
火光下,绍秋看他虽然须眉皆白,可面色红润,无皱纹褐斑,二目炯炯有神,骨骼清奇,肌肉健壮,气宇轩昂,更让绍秋惊奇不已的是他竟满口牙齿无一脱落犓每日饮山泉矿水食人参野果,矿泉和人参的威力和药力竟如此之神奇犎盟齿不缺、鹤发霜眉,容颜不衰
想到人参,绍秋随口问道:"此山中何处有人参熐肜先思抑傅,我在山中整整跑了一天,一无所获,实在惭愧。"老翁笑道:"你莫……急,明儿,吾领你去……采,先睡……觉。"
绍秋在地上铺了两张兽皮,打开携带的毛毯,盖在身上,和衣躺下,不多时便进入梦乡。
翌日清晨,老翁将绍秋唤醒,要领他去采参。
绍秋手持采药工具随老翁走出窑洞。一路上,老翁健步如飞,赤着足走山路如履平地一般,绍秋紧紧地跟在后面,累得气喘吁吁。
不多时,二人来到一条溪水潺潺的山谷,溪水是从山上泉眼中冒出流下,清澈透明。老翁用手一指溪水两旁,说道:"此处参多,尽管去……挖。"绍秋顺手势望去,只见参叶层层,长满山沟,铺满溪旁,他高兴得一颗心差点儿蹦出来。
绍秋短铲如飞,挖了一棵又一棵,如同在菜地里挖萝卜一般。老翁也采了一把,用溪水洗净,坐在溪旁嘎叭嘎叭地嚼起来,如同生吃萝卜一般,绍秋也学着老翁的样子吃了一小棵,顿时觉得血气上涌,浑身有力。
太阳偏西时,绍秋已满满地采了一麻袋,足足有一百多斤。不是老翁一再催促返回,他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绍秋背着一麻袋人参,兴奋而归。返回窑洞时天已黄昏,这时才觉得自己又累又饿,他忙解开带来的米袋,袋内是熟炒米,"来,耿老先生,请吃一碗。"说着,他将炒米倒在碗内,端起一碗,恭敬地递过去。老翁望着碗中脆黄的炒米,口水欲滴,接过去吃一口,连声赞道:"好香牶贸浴"老翁已二百七十多年未吃人间五谷,岂能不赞。
老翁吃一口炒米,就一口山泉水,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一碗后,不等绍秋相让,"恕老夫无……礼,再吃……"说着,提起米袋又满满地倒了一碗,不等绍秋一碗吃完,他已经两碗入肚,接着又吃第三碗、第四碗……
绍秋的米袋足有六斤,老翁几乎吃了五斤多。米袋吃空了,还不罢休,又将酒瓶抄起来,一仰脖,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个精光,抹抹嘴,高兴地赞道:"好酒牶镁啤…"绍秋见老翁有如此大的饭量和酒量,心里又感到一阵阵的惊讶,在惊讶之后,却有一种不祥之兆涌上心头。
老翁带着几分醉意倒在床上睡了,半夜里,老翁醒来,捂着肚子,痛得大叫。原来老翁吃得太多,肚子被撑得疼痛难忍。绍秋见状,急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急忙上前为老翁推揉肚子,但仍无济于事。
老翁痛得在床上翻滚,忽然一声惨叫,便没了气力,张了张口,咽了气。他已二百七十多岁未动人间烟火,未吃人间五谷,猛然吃了这么多炒米,干炒米在胃里遇水和酒,膨胀发酵,撑破了胃,活活被撑死在床上。
天亮后,绍秋含着热泪在窑洞外挖好坟坑,用兽皮将老翁的尸体包裹扎紧,埋掉。又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用刀子在上面画刻了几个大字:"大明耿德生将军之墓。"
返回窑洞,收拾老翁遗物,又发现了早已锈烂的盔甲和马鞍,在床下发现一皮袋干人参,提起来,掂一掂,足有一百多斤,在提起人参皮袋时,无意中看见了那装有书信的小皮袋。
绍秋解开小皮袋,取出那封信,他要看看信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拆开信封,信笺已发黄变质,台照和落款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只见信中写道:
□□□台鉴:
□□清军十万,正向辽西逼近,请火速增援。□命耿德生前往大营送信,耿乃袁崇焕之心腹,务必将其铲除,免留后患。
□□□顿首
绍秋见此信内容,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可叹老翁至死还蒙在鼓里,多亏他一时气愤,携此信逃进山中,若不然,早已命丧政敌之手
绍秋将这封书信装入自己的行囊中,将自己的短铲和腰刀丢弃在洞中,然后将老翁的宝剑挎在腰上,提起一湿一干两袋人参走出窑洞。来到老翁的坟前,他解下头巾,默默地哀悼,自言自语道:"是我打扰了你孤独的生活,若不是我的到来,你或许还能活更长的时间,是我毁了你,让你离开了人间,请饶恕我吧,为了感谢你的帮助,我将重返此地,为你重修坟墓,请你安息吧"
绍秋整好行装,背起两袋人参,走出窑洞,辨明方向,寻路返回。
历经辛苦,绍秋返回了蓟县家乡,他将人参卖掉,发了一笔财,在城里开设了一家药店,为了纪念那位深山老翁,他将药店取名为"德生堂药店"。
几年后,绍秋带领几名伙计,重返长白山寻那老翁的坟墓和那长满人参的山沟,在山里转悠了半个月,竟寻觅不到,只好遗憾返回。每当他向人们提起深山老翁之事,人们都摇头不信,也难说,若不是亲身经历,谁能够相信天下有活二百九十多岁的老人呢熅」芩拿出那封书信和老翁的宝剑作证,人们仍然半信半疑。
绍秋死后,其后代小心地珍藏着那封信和老翁的宝剑,不幸在"文革"中被"红卫兵"一齐毁掉了。但韩家后代每每提起那鹤发童颜的深山老翁,总是津津乐道呢。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