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四”字是吉祥·乌纱帽
- 2021-09-09 08:59
- 民间故事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王传瀛/文
古时“四”字是吉祥
近些年来,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活跃起来,“8”因与“发”的谐音而身价倍增,而“4”则反之。
其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里“四”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取事事熕乃模犎缫庵义。因此用“四”来命名的东西很多,信手拈来的就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元曲有“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志远;小说有“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传说有“四大爱情神话”:《天仙配》、《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文房有“四宝”:纸、笔、墨、砚;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天地有“四方”:东、西、南、北;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岁寒有“四友”:梅、兰、菊、竹;等等。
选自《羊城晚报》
乌纱帽
看传统戏,常见到舞台上的官员头上戴着两翅的乌纱帽。官员被罢官,摘掉乌纱帽。
乌纱,为古代官帽名。它始自东晋,那时乌纱并非官员所特有,而是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服。当时,乌纱是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某些着装行业的大盖帽。最早的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用白纱制作,品级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今天舞台上的传统戏,尤其是京剧,我们见到的是明朝官员们的乌纱帽的样子。
乌纱帽,起初用藤编织,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上漆。后来官服用乌纱帽,由于纱经油漆后坚固而又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支硬翅。这两“脚”,从宋初开始,逐渐加长,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如果交头接耳,两支帽翅碍事,很可能会把帽碰掉地上,皇帝可以发现。
到清朝,乌纱帽虽被顶子花翎所取代,可“乌纱帽”仍成为人们口头上称官员的代名词,在民间使用着。
选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