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资做师太

  ● 阳 辛/整理 ●潘 宁/图

  明永乐年间,朝中有一老臣,姓郭名资,官居太师之职。每日游手好闲,消遣岁月。爱管闲事时,当着文武大臣就说上几句;不爱管时,便啥事也不管。看哪位不顺眼时,也敢当面指责,而谁也不敢惹他。可他既不是教皇上读书的老师,又没有做皇后的女儿,先前也不过是个小小七品县令,为何就被封为太师呢熕灯鹄慈从幸欢纹媲槠嬖怠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先立的太子也过早病逝,按当时的礼俗,其皇位就只好落在嫡孙惠帝朱允火文头上。可是朱允火文非但胸无大志,还生怕别人来夺他的皇位,他深知几个年纪较大的藩王叔叔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手握重兵,实力雄厚,眼里根本无他,对他构成最大威胁的是燕王朱棣。为此朱允火文不得不及早采取措施,除掉他政道上的障碍,于是借太祖驾崩之机,发诏各地的王子们,回京为父守灵,然后趁机向他们下毒手。

  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一接到圣旨立刻带人就往南京去,不料走到半途的磁县,一下子病倒了。当时在磁县任职的县令正是郭资,这下他可忙坏了,燕王在此养病,他是每天不离左右,嘘寒问暖,请医调药。可是一连数日过去,郭资发现,虽然燕王眉宇紧锁唉声不断,可他并非身体有病,而是心病。郭资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根据燕王目前的处境,便猜透了他的心事。到了晚上,郭资便试探着问燕王:

  "王爷长嘘短叹,莫非有为难之事煵环了党隼,微臣虽不才,或许能尽点微薄之力。"

  燕王听了,多日来已知郭资人品忠厚,才识俱全,是个可用之人,于是便敞开思想,把这次回南京的忧虑说与郭资。原来燕王对朝廷的预谋也早有察觉。

  郭资一听果然不出自己所料,便说:"据微臣所闻,皇上正在削藩,各地王子回京后也遭到杀害,但不知消息可靠不可靠。"

  燕王说:"你看本王该如何呢"

  "王爷若不去,则有违圣命,同样有罪;去则有被害之险。以微臣之见,王爷只管在此养病,暗中着人进京打探虚实,如果传言是真,王爷可另作主张,如果本无此事,王爷再进京不迟,有途中染病之理由,皇上也不能怪罪。"

  燕王一听说的有理,立时心里就轻松了许多,当下便着人去南京暗暗打探消息,数日后派去之人回来说:回京的王子果然被治罪的治罪,暗杀的暗杀。燕王得信立即找来郭资商量对策。

  这时郭资敞开胸襟,长长舒口气说:"事到如今,恕老夫直言,目前除了王爷的势力,无人敢与皇上抗衡,王爷已成为皇上最害怕的政敌,他是决不会放过你的,王爷应早做决断,可以清君侧为由,挥师南下,废除惠帝,重建国号,凭王爷的威望和才能,本就应该得到天下的。"

  燕王闻此良久沉思不语,他何曾没有这样想过熆墒俏蘼鬯蹈谁,非但得不到支持,反而说那样做大逆不道,落得反叛罪名,难道说只有束手就擒前去送死才是忠孝熋幌氲浇袢沼錾瞎资,一个小小知县竟与自己有相同之见,这一下子不得不使他慎重考虑。

  郭资知他心存后顾之忧,又道:"王爷若有此图,微臣愿在后方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做好充分供给。"

  "好牼驼饷炊了。"

  燕王听取了郭资之言,终于下了决心。

  当下二人将此事议妥,燕王就回北平去做准备,在建文元年便打起"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兴师南下,一举攻下通州、怀来,与朝廷拉开了战争。经过三年多的战争,燕王终于取得了胜利,建文四年攻破了南京,夺取了皇位,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此时,一直为他做出大量供养的郭资,也跟随到了南京。可是燕王即位后,原来的一班老臣对新皇帝十分冷落,认为他以武力夺取侄儿皇位就是大逆不道,就连京城百姓一时也不理解。作为皇帝的朱棣,处处受到冷遇,不免就对南京产生伤感。一日,朱棣把郭资召来说:"老爱卿,你说京都设在南京好呢,还是设在北平好?"

  郭资早看出他在南京心情不顺,立刻果断地说:"迁都北平好。一来你的根基是扎在北平的,在北方有一定的威望;二来目前大局已定,无内患之忧,而有外强威胁,北方蒙古则虎视眈眈让人很不放心,迁都北平对镇守北疆大有益处。"

  朱棣听了正合心意,从此下了迁都决心,于永乐四年,下旨迁都,以北平为新都,南京为留都,以后又将北平改名北京。

  一日,朱棣与郭资君臣叙旧,朱棣想起自起兵至今,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候,曾接受过郭资三次大的主张,这三次主张又都取得圆满成功,这时说起来朱棣仍感激不尽,不由说道:

  "老爱卿犇阏娌焕⑽朕的恩师呀。"

  不料郭资一听,连忙往地上一跪说:

  "谢万岁封赐。"

  朱棣一看让郭资钻了空子,不过又想虽然郭资一直被得到重用,可至今也没明确个响当当的官职,想到此哈哈大笑说:"好犽蘧头饽阄护国太师。"

  就这样,郭资便在朝做了太师。

  (王振华荐)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1999年第3期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