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苦学成“诗佛”
- 2016-11-11 12:40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祖籍祁(今山西祁县东南),后迁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初中进士,后至给事中;安禄山叛乱平定后,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位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这种能诗能政的才能,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王维多才多艺,学识广博,一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称得上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家。尤其在诗歌领域里,更是一位大家,世人将他和李白、杜甫相提并论:李白被尊为 “天才”、“诗仙”,杜甫被称为“地才”、“诗圣”,而王维则被尊为“人才”、“诗佛”,三足鼎立。他的“诗佛”的美誉,和其他被称为“神童”的少年一样,也是用天才和勤奋换来的。
王维从小受家庭教育,四岁就开始读史书了。但是,在他刚刚会说话时,母亲也教他背过《诗经》,后来又教他学《楚辞》、《乐府》。这些朗朗上口的词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王维在思想上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美的教育,从而使他对学诗比学史有了更大的兴趣。到六七岁的时候,王维已能写出情文并茂的诗篇。但是,王维并不满足,为了写出更好的诗篇,他不仅熟读《诗经》、《楚辞》、《乐府》,还深入地研究了陶渊明和谢灵运等的经典名著及其他大家精品,还涉猎诸子百家,对他们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
他读《诗经》,是学它的比兴手法,联系实际,褒贬抑扬。其后来的诗作《新秦郡松树歌》就以松树做比喻,赞扬了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青雀歌》则通过青雀与黄雀的对比,肯定那些怀才不遇、高洁自律的有志之士,抨击那些追逐名利的市井小人等等。
他读《史记》,则吸收其精华,把其中的一些题材写进自己的诗歌里,以寄托情怀。如《夷门歌》,诗中就着重歌颂了侯赢这个“夷门抱关者”为支持信陵君献谋献身的崇高品行,表现了诗人追求正义、爱国爱民的思想,并写出了新意和特色。
他学《楚辞》,则对骚体一类的题材进行尝试,如《登楼歌》、《送友人归山歌》等,使旧体裁得到了活力,焕发了光彩,也使他的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因为王维如此刻苦认真地追求诗歌艺术,所以到他九岁的时候,写出的诗就很有名气了。正如《新唐书·王维传》中所说:“九岁知属辞。”在他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便写出了《过始皇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桃源行》等传世之作。其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首,是他十六岁时,第一次单独去长安、洛阳一带游历,恰逢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思念之情喷涌而出,吟诵成诗。其诗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东”一词,是指陕西华山以东的故乡祁县。意思是说: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逢佳节,更加想念亲人。我想到家中的弟兄们,正站在高处,把我眺望。他们的头上都戴着茱萸(一种乔木植物),只缺一个人,就是我这在外流浪的人。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虽然只有四句,但构思奇巧,词简意深,感情真挚,随意自然,不加雕琢,而功力显然,实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亲佳作。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更是千古绝唱,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是向亲人表达深情的最佳语句。
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的人物,宋朝苏轼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段瑶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