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少立爱国志
- 2016-11-11 12:09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于公元1125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息,曾作了一首《示儿》,其诗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知道死去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我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等到有一天宋朝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后,家里举行祭祀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洋溢着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后人世代传诵。陆游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扎了根。
公元1125年,陆游的父亲陆宰携带家眷,沿淮水北上,到东京开封府任职。十月十七日早晨,陆游诞生在船上。陆宰爱好诗文,满腹经纶,富于想像,由于在上任路上,又逢狂风暴雨,儿子突然降生在船上,更觉此儿不同凡响。于是,为儿子取名陆游,并命人取出带在船上的酒菜,和家人一起举杯庆贺。
公元1126年底,金兵大举南侵,攻陷东京开封。陆宰带着年仅一岁的陆游及其他家人,离开东京,流离失所,四处避难,饱尝离乱之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陆宰仍不忘教儿子读书。从陆游二三岁开始,便教他写字背诗,到四五岁时,就引导他读经书,希望他尽快长大成才,能为国出力。陆游十分聪明,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每日在学完父亲给他布置的学习内容后,总要多看一些其他书籍,并且一读起来就忘记吃饭睡觉,不论谁找他玩,他都不去。
有一次,他在父亲的竹榻上,发现了一本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集,当时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到兴致高时,还朗朗吟诵。父亲发现后,感到他才分过人,便又找来唐朝一些名家的诗给他读,还给他讲解了沈约的《四声谱》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及陆机的《文赋》等文学理论书籍,为其后来成为一代著名诗人奠定了雄厚的知识基础。他八九岁时,就能写出一些立意新颖、文字优美的诗文了。
公元1132年,南宋高宗回到临安(今杭州)后,陆宰才带着陆游及其他家人返回到山阴老家,继续任职。
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平时常和他交往的,也多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特别是在陆宰回到山阴后,这些人几乎天天来他家拜访,畅谈国家兴衰、民族危亡的大事。每当谈到岳飞大战金兀术、岳云杀敌屡立战功的英雄史事时,情绪极为欢快热烈。当他们谈到岳飞被秦桧所害的时候,情绪甚是低落。当时,年只十多岁的陆游看到这种情景,便深深被父辈们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从而也激励着他更加刻苦地读书,研究兵法,习练剑术,力求尽快掌握抗金杀敌的本领。也就是在这期间,他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为了实现报国的志向,陆游在父亲的鼓励下,于1153年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第二年殿试,因受秦桧迫害而未参加。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取得进士身分,走上为官之路。
陆游为官后,因性情耿直,力陈抗战,多次被贬。他直到年已半百的时候,还经常和士兵们一起操练武艺,一块外出巡逻。特别是在他奉命保卫大散关口时,往来于前线各地,随时准备出击金兵,时刻想着收复中原。这一段亲临前线的戎马生涯,正是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走向成熟的关键时刻。
公元1210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陆游,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限忧国忧民的悲哀,与世长辞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生的爱国热情进出了最后一束火花,这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首《示儿》诗。
陆游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被列为我国古代“十二诗人”之一,而在诗歌数量上他却是首屈一指。他自己曾说:“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于世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
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其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