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受教苦读
- 2016-11-11 11:21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顾炎武,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三大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对于史学、文学、音韵学、地理学和经学无所不通的学者。他能成为这样一个大学者,是与他少年时期的苦读博学分不开的。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原名绛,字忠清,明朝灭亡后,更名炎武,字宁人。因家居江苏昆山亭林湖畔,所以后人多尊称他为亭林先生。他的家庭是江南望族,从明武宗正德年间开始,出了几个大官,尽管到他的父亲顾同应时,家道已经中落,却仍然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通晓经书的著名学者。在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中,顾炎武自幼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从两岁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就学习《千字文》了。
不幸的是,在他三岁那年,患了天花病,病愈后,面部坑坑凹凹,左眼略微有点斜视,相貌很丑。但是这时的他,文才更加出众,读书一遍就会,读后不忘。他从三岁开始读《大学》,到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论语》和《诗经》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
顾炎武七岁那年,他的婶母王氏还未结婚,叔叔就死了,剩下婶母一人过活,年轻守寡,甚是寂寞。经过嗣祖顾蠡源和他的父亲顾同应反复研究,便将顾炎武过继给了他的婶母。
婶母王氏也是读书人,自幼喜欢炎武的才华,现在见炎武成为自己的儿子,心中甚感安慰。从此,她便白天纺织,晚上教炎武读书,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炎武身上。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王氏发现炎武贪玩,读书不像从前那么认真了。有一天傍晚,王氏织布,炎武读书,可读着读着,炎武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书也掉在了地上。当王氏替他拣书的时候,炎武醒了,看见母亲不高兴,便羞愧地低下了头。
炎武在学习上有所放松,王氏已有发现,但由于没有亲眼看见,也没有过多地批评他;今日,见他竟当着自己的面睡着了,便决定好好地对他教育一番,于是对他说:“小绛,你读过东汉‘乐羊子妻’的故事吗?”
炎武回答说:“没有,就请母亲讲给孩儿听听吧!”
王氏说:“这个故事,我是像你这么大时看的,现在还记忆犹新,能够背诵,我就将其中的一段背给你听听吧!”
王氏背道:“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羊子妻乃引刀趋机而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学日知其所之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丝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羊子去很远的地方拜师学习,只学了一年就回来了。他的妻子问他为何中途回家,羊子说,只是有点想家,没有其他原因。他的妻子听了,便拿了一把刀,走到织机跟前说,这绢帛,是从蚕茧里抽出丝来,在织布机上织成的,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成了寸,一寸一寸地积累起来,才成了丈。现在如果用刀把正在织着的绢帛截断,就失去了已经成功的,再重织,就迟延和荒废了时间。你外出求学,也是积累学问,每天要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以成就美德;如果中途回家,这与断织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妻子所言感动,又回去继续学习,直到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炎武深知母亲讲此故事的用意,是要自己学习不能松劲,要持之以恒;他又见母亲小时候看的故事,现在还背得如此流利,说明母亲的知识学得十分扎实、牢固;而再想想自己,学习稍稍有点进步,就想放松,真是惭愧之极。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对母亲说:“孩儿我知道错了,今后我一定要专心读书。”
从此,炎武读书比以前更认真了。
顾炎武长大后,正值明朝灭亡,清军南下,他便跟着昆山令杨永言等人举兵抗清。失败后,他遍游诸省,考察山川地形,图谋匡复明室,其至理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时期所说的。
晚年,他专门从事学问研究,外出讲学,先后达二十五年。1682年,他病死在山西曲沃。其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