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既为真君子,又为大丈夫
- 2016-07-21 11:34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中国人崇奉两种人格类型,一种是孔子所津津乐道的“君子”人格,另一种则是孟子心仪神往的“大丈夫”人格,两种人格相互映衬,又相互补充,像两道交织的光环,又像两座高耸的雪岭,吸引着孔孟后学为之趋赴。
中国历史上将“君子”和“大丈夫”人格集于一身的可谓凤毛麟角,就主要代表人物而言,古代有诸葛亮,当代则首推周恩来!
孔子对“君子”人格形象的描述角度多样,综览起来不外是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塑造君子人格的途径则为内省式的、收敛性的。与之对照,孟子设计的“大丈夫”人格形象表现为“居天下之广位,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对君子来说,塑造大丈夫人格的途径则是张扬式的、开放性的。无论是君子的品格,还是大丈夫的气质,都可以在周恩来身上找到它们的影子。
诗为心声,知人论世,观诗最为切要。周恩来早年的两首诗作,最足以反映他对“君子”和“大丈夫”人格的双重倾慕。
早年周恩来在致友人的一首诗中写道:“群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这种退让为怀、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胸襟,分明是君子人格的折射和投影。虚怀伴随着周恩来的一生。虚怀的品格辅之以临事而慎、诚信不欺,使周恩来进入了“君子”的殿堂。
1917年,周恩来东渡扶桑,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行前,周赋诗一首以壮行色而明本心,他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诗中表现出的冲天豪气和执拗追求,不正是大丈夫的本色情怀吗?中外都有不少人士对周恩来投身刀光剑影的共产革命不理解,或者认为他的家庭背景和所受教育与共产革命格格不入,或者认为他抓住了一个表面动人但实质上不适用的意识形态,但不管人们是如何不理解他,周恩来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路,并为之忍劳苦制嗜欲,不达目的不罢休。从这个意义上讲,周恩来又是直道而行、宁折勿弯的大丈夫。
周恩来早年便喜欢拿诸葛亮和曹操相比较。他认为诸葛亮是君子又是大丈夫。羽扇纶巾、宁静淡泊、以德服众,铸就了诸葛亮的君子人格;而叱咤风云之气、坚忍不拔之操,乃是诸葛亮之所以为大丈夫的表征。曹操人格就不如诸葛亮那般完美。在周恩来看来,曹操称得上是大丈夫,但无资格跻身君子、圣贤之林,因为曹操患有“作奸欺世”之病,以诈为利,以伪为真,予人以可讥可耻之据。周恩来仰慕诸葛亮,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周恩来终身的座右铭。
周恩来的君子人格集中体现为浓烈的人情味,人们首先将他作为一个深富感情的人来看待,然后才把他当作一个共产党人来看待。周恩来有句感人肺腑的自白:“共产党员不是六亲不认的。”1939年,周恩来回到故土浙江绍兴动员抗战,特意抽空拜访了祖父周攀龙的百年堂,在不同的村落停下来去祭奠家族的坟地。按照老规矩,他对家族首脑行了三鞠躬。1941年春天,他在重庆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他说:“给了我一切的母亲的坟茔在日寇占领的浙江。我是多么希望能够马上回去给她老人家扫墓呀,这是一个献身革命献身祖国的游子可能为自己的母亲所做的最起码的事。”凡是与周恩来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他身上有一股不可抗拒的道德力量,吸引人,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