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爱她甚过奥巴马
- 2015-12-11 15:05
- 名人趣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早在4年前,就有媒体总结认为,米歇尔是一个将智慧、家庭和时尚结合得堪称完美的女人:论事业成功,米歇尔堪比希拉里;在相夫教女的成功方面,她丝毫不输劳拉·布什;而在时尚品位方面,她可媲美杰奎琳·肯尼迪。经历过3年多白宫生涯的历练,如今米歇尔的政治技巧愈发纯熟,以致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媒体频繁地出现有关她是否“大材小用”的讨论以及是否会竞选总统的猜测。多项民调显示,米歇尔的支持率高达70%左右。在奥巴马人气不振之际,米歇尔适时注入了一股活水。许多分析家认为,以此高人气,若竞选总统无人可敌。
够格的“秘密武器”
对争取连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对手罗姆尼来说,米歇尔(Michelle Obama)和安(Ann Romney)不只是他们“背后的女人”,也是提高他们当选概率的秘密武器。
虽说她们对选战的直接影响不大,可是她们的魅力却有助于筹集竞选捐款,两党竞选团队都不约而同将她们称为竞选活动的“巨大资产”。
在民主党和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两位夫人都在演讲中以“爱”贯穿始终,为丈夫塑造更亲民的形象,要让选民相信她们的丈夫才是领导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带领人民迈向更美好未来的最佳人选。很难说她们能为丈夫拉来多少选票,毕竟如坎贝尔教授所言:“最重要的还是政策及其结果。”
在这场“谁够格当第一夫人”的演讲比赛中,毫无疑问,米歇尔·奥巴马赢得很漂亮。在她结束演说的同时,Twitter用户的刷屏速度也达到了顶峰——一分钟内新增2.8万条相关评论,而且充斥着关于她将来是否会竞选总统的猜测。第三方在线视频分析公司Visible Measures(可视化对策)提供的数据显示,3天之内,她的演说视频被观看了260万次。而在相同时长的周期内,受欢迎程度排名前十的共和党人演说加在一起只吸引了210万人次的关注量。
“米歇尔·奥巴马露出她的手臂,举起美国之手,时不时亮出胳膊肘。”《时代》周刊网站的报道开篇就是这么一句。在上届大选中,关于米歇尔是否应该停止在正式场合穿着无袖连衣裙,奥巴马团队有过一次激烈的讨论。有些人认为,米歇尔的肌肉,加上她强势的个性,让她“令人畏惧”。事过境迁,就像女人们跟风购买她青睐的品牌服饰,“拥有一对像第一夫人那样的手臂”也逐渐成为美国健身业的最佳广告词。米歇尔自言,她至今仍保持着每天4点30分起床,然后去健身房运动的习惯。“结实饱满的手臂”被她赋予了“自律与成就”的内涵。《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莫琳·道称赞她“雕塑般的肱二头肌”是“现在唯一一个能令人振奋的‘美国力量’的象征符号”。
当然,最精彩的是演说本身。米歇尔又一次展现了她将演讲变成闲话家常、令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将奥巴马总统对公平的政策诉求佐之以夫妇俩乃至其父辈、祖父辈的奋斗经历。“所以归根结底,这些并非政治问题——而是个人问题。而且他认为,当你努力工作,获得成功,并且跨越了那扇机遇的大门之后,你不应‘砰’的一声关上身后的大门,你应伸出援助之手,将成功的机会同样给予后来之人……”话音未落,“再来4年”的欢呼声已响彻会场。相比之下,一直养尊处优的罗姆尼夫人“作为一个妻子、母亲和祖母”的故事尽管不失温情,却欠奉力度。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坎贝尔(James E. Campbell)认为米歇尔“既能干又令人愉快”。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法学教授安·麦金利(Ann C. McGinley)更直言:“当我听到她的演说时,我的念头是:‘哇,她将来可以成为极好的总统候选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米歇尔·奥巴马表现得如此具有说服力。虽然只是在谈论她丈夫的特点,但米歇尔看起来非常强大、有头脑。”在以《“新奥巴马”:米歇尔让希望之树常青》为题的文章中,《纽约客》专栏作家约翰·卡西迪写道:“她扔掉了过去三年半里一直披在身上的家庭主妇的外衣,凭自身之力成为一个大人物。”著名新闻网站The Daily Beast(每日野兽)还用“铁拳与天鹅绒手套”作比,形容奥巴马夫人的演说外柔内刚,连对手的名字都没提到,就已将其打得无还手之力。
今年整个夏天,米歇尔忙碌奔波于美国各州为奥巴马助选,以她热情的拥抱攻势征服了许多选民的心。她张开双臂抱住对方,像是拥抱久违的朋友而不是素未谋面的选民。这个招牌式的“米歇尔拥抱”往往引来大批民众排队等着和她拥抱。她1.8米的身高所予人高不可攀的感觉,以及她第一夫人的身份予人遥不可及的距离,在她一拥一抱之间霎时化为乌有。和四年前比较,第一夫人米歇尔如今不再是共和党人口中那个“满腹牢骚的女士”(Mrs Grievance),而是深受民众欢迎的“拥抱队长”(hugger-in-chief)。
从4月至9月,米歇尔共出席了70多场募款活动,忙得她自嘲有时候会忘了今夕是何夕,但她的努力取得了回报。
今年8月,奥巴马阵营的筹款额达到1亿1400万美元,首次反超罗姆尼。
她曾是“米歇尔·罗宾逊”
米歇尔说自己的丈夫“懂得什么是美国梦”,而比奥巴马总统更懂得什么是美国梦的人,就是她自己。
奥巴马是不折不扣的“奥利奥”,黑皮白心:父亲是从肯尼亚来美国求学的留学生,曾在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从小由白人母亲及外祖父母抚养长大。米歇尔身上有更多美国黑人的典型烙印:她的先辈从非洲被贩卖到美国为奴;父母都没上过大学,父亲一辈子是个市政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她从小在黑人社区中长大。在《米歇尔传》中,《华盛顿邮报》撰稿人莉莎·芒迪指出:“当人们质疑美国是否准备接受一位黑人总统时,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指人们对米歇尔的态度。巴拉克·奥巴马有可能成为一位后种族主义的总统,但是米歇尔则不属于后种族主义的范畴。有人认为,她入住白宫这件事情比巴拉克成为总统更有意义。”
“在我生命历程中没有什么曾预示我会站在这里,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我不是用财富和资源养大的,也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地位。我是在芝加哥的南边长大的。那儿有着芝加哥真实的一面。”这段话出自2009年4月3日米歇尔在英国伊丽莎白·安德森女校的演讲,当时她第一次以美国第一夫人的身份进行外事访问,这场演讲正是她的个人首秀。这所女校只有约1000名11至17岁的学生。她们当中,有2/3的人母语并非英语,90%的人属于非白人族裔。当米歇尔称赞她们“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无知做斗争,追求她们热衷的事业以充实自己的灵魂”时,她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那时候她还叫做米歇尔·罗宾逊。1914年“一战”爆发后,来自欧洲的移民人数锐减,迅猛发展的美国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大大增加,由此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大迁徙。50多年里,约有700万黑人从南部农业带迁入北部及中西部工业城市。1934年,米歇尔的祖父弗雷泽二世·罗宾逊离开东南部的南卡罗来纳州,跟随着大迁徙的洪流抵达芝加哥,并和他的黑人同伴们一起,沿着市中心南侧的一个狭长地带定居下来。此后,芝加哥南区逐渐发展为美国最大的黑人聚居区之一,白人则陆续移居到城市北部。到1964年米歇尔出生的时候,芝加哥还几乎算得上是整个美国种族分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不过,米歇尔出生6个月后,美国总统约翰逊就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案》,次年又颁布《选举权法》,宣告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12年后,曾在芝加哥发动选民登记运动的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参加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选。
就在杰克逊宣布参选总统的第二年,米歇尔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她主修社会学,副修非洲裔美国人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在普林斯顿受教育的黑人与黑人社区》。普林斯顿自“二战”结束后就开始招收黑人学生,但直到米歇尔入校时,校园中仍弥漫着排斥黑人的气氛。“像普林斯顿这样白人占优势的大学,在社交和学术方面都是为了迎合占在校人数大多数的白人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
这种保守的校园文化也激发了米歇尔的斗志。“当我进入到我在普林斯顿的最后一年时,我发现自己正在追求许多与我的白人同学相同的目标——被一所有声望的研究生院接收,或者在一家成功的企业获得一个高薪职位。”这些她都做到了。她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律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即进入全美第六大律师行,后来到芝加哥大学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做到了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副董事长,年薪30多万美元。
不过,米歇尔没想到的是,这篇论文日后竟成了右派政客攻击她的一个筹码,他们称文章宣扬了种族分离主义。2008年2月,她的一篇演说又惹了新麻烦,她称美国过去是一个“平庸的国家”,一个“被恐惧引导的国家”,“在成年之后,我第一次为我的国家感到骄傲,因为希望之火终于重燃”。芒迪认为:“在面对公众进行演讲时,她代表了那些因为七八十年代社会变革而受益的人群,但同时她也很清醒地知道,还有很多人没有受益。”但批评家们却说她“充满仇恨,没有爱国心”。紧接着,又有谣传说米歇尔曾使用过“白鬼”(Whitey)这个词。米歇尔被贴上了“愤怒的黑人女性”的标签,她不得不依靠经营“时尚偶像”的形象走出这个阴影。在今年初的一次采访中,她已经可以主动拿“愤怒的黑人女性”自我打趣了。
第一夫人的成绩单
第一夫人说的每一句话,穿的每一件衣服,用的每一只茶杯,都可能会招致严厉的批评。像她的前任们一样,米歇尔需要忍受自己成为显微镜下的切片。美国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的身份固然令人倍感压力,但换个角度看,其实也只是让这切片又多了一层内容而已。
美联社和雅虎在2008年7月举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有30%的人喜欢她,同时也有35%的人不喜欢她。对于米歇尔的民意测验具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她既激起了强烈的热情,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怀疑。4年之后,就在民主党大会召开之前,美联社和盖洛普的最新联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4%的美国人喜欢她,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奥巴马(53%),高居榜首。
奥巴马总统当年为人所诟病的“缺乏治国经验”也是米歇尔的软肋——成为白宫女主人之前,她也只当了5年伊利诺伊州议员的妻子而已。不过,正如她在伊丽莎白·安德森女校教育女孩子们所说:“我喜欢得‘优’,我喜欢做聪明人。我喜欢准时。我喜欢把我的功课做完。我觉得做聪明人比世界上任何事都要酷。”
“当她丈夫刚开始竞选总统时,人们并不喜欢她,因为他们认为她过于强势和独立。作为回应,米歇尔随后通过穿着打扮以及强调她贤内助的身份来柔化自己的形象。”201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一篇名为《米歇尔效应》的文章称,她为其在近一年内所穿过的29个品牌带来了27亿美元的经济效益。麦金利教授说:“她似乎并不特别关心政治。这与积极投身于丈夫事业,尤其是其医保计划的希拉里·克林顿截然不同。即便是里根总统的妻子南茜,也比她参与得更多。美国公众并不希望看到总统的妻子介入她丈夫的工作中。米歇尔意识到了这一点。“米歇尔的受欢迎,取决于她自己有意愿要将自己呈现为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她穿着传统的服饰,以一种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方式来抚养孩子。她是一个严格的自律者。最重要的是,她是丈夫的贤内助。这就是美国人想要在第一夫人身上看到的。他们想要看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种传统母亲。他们知道米歇尔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聪明的职业女性,但是美国人似乎并不介意这些。他们可能因此而尊重她,但是又不想她抢丈夫的风头或者看起来过于野心勃勃。通过民主党大会上的演讲,她也为自己的个性增添了新的闪光点。她可以自食其力,无需依靠丈夫。她拥有进步的社会观点,但同时也会去健身房锻炼,穿无袖连衣裙的样子美极了。”
历史学家卡尔·斯费拉扎·安东尼(Carl Sferrazza Anthony)供职于美国国立第一夫人图书馆,他说:“奥巴马夫人已经证明了她是最成功、最受欢迎的第一夫人之一。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她的一言一行都是照着对她而言最自然也是她最有兴趣的内容来的,她已经找到了一条在第一夫人扮演的公共角色框架内表达自我的途径,而且这个角色的变化是她业已促成的。因此,未来的第一夫人们可能也会更自由地按她们的意愿而非别人的建议去做事。”
“米歇尔·奥巴马作为第一夫人所做的最具影响力的事情,是让人们开放意识认识到营养学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关系到孩子们和他们的健康,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还影响着整个民族。”美国有超过1/3的儿童超重或肥胖,并因此面临一些慢性疾病的威胁,如心脏病、高血压、癌症、哮喘和糖尿病。过去有报道说米歇尔在白宫开辟有机菜园是为了号召大家渡过经济危机,其实她的主要目的是要改良美国家庭的菜篮子。在她的推动下,奥巴马总统专门成立了应对儿童肥胖问题的政府工作组,签署了儿童营养标准法案,食品问题合理性的话题第一次被提升到了政府管理水平的高度。坎贝尔教授同意安东尼的看法,并且还提到了奥巴马夫人给予军人家属的积极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当初批评家对她“没有爱国心”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