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恶意》有感1000字
- 2021-02-07 06:59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读《恶意》有感1000字:
读《恶意》,见证一个人如何被内心嫉妒的恶魔一步步推向深渊的过程,见证一个人如何为恨万劫不复,见证一个人为何认为“死亡是一个新的开始”。
《恶意》讲述了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杀,命案现场的发现者是邦彦的妻子和好友野野口修。刑警加贺经过一系列调查,确定凶手是野野口修,而关于野野口修杀害邦彦的动机,野野口修不肯从实招来。但加贺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调查,发现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仅仅是“我看他不爽,看不得他比我好”,源于这种恶意野野口修在邦彦死后费尽心思毁掉邦彦的人格,毁掉邦彦留于世的荣耀。
野野口修在对邦彦的读白中说道:“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么善良。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我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恨我自己的才能运气不够。我把对我自己的恨全部给你,全部用来恨你。”由此可知,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当自身被仇恨所覆盖,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朋友心生恶意,那在这表面完好、实则坍塌的友谊桥梁上行走时,恶意便会无边蔓延,最终成为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其实恶意是人性中的原罪,在各种负面条件逐渐积累下便会被放大。正如邦彦对野野口修的恩惠却招致了怨恨,因为野野口修在邦彦面前,内心中生长的不是感激,而是满满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原罪中无限增大,使原罪不断膨胀。当原罪被放大到一定程度时,总有一角照出黑暗影子中的另一个自己,点燃黑暗影子中的黑暗人性,最终摧毁了自己也摧毁了他人。野野口修自从恶意蔓延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注定是失败的。一个被仇恨笼罩的人,他的人生早已被仇云遮住了阳光,终日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内心便黯淡无光,善良的灵魂与人格终会与积极乐观的态度一同陨灭,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便也失去了走上坡路的力量。野野口修为了满足自己仇恨的嫉妒心赌上了自己人生的一切,而这一切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野野口修是个可怜的人,他这种极端人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学生时代所受的校园欺凌有密切的关系。野野口修的母亲是一个心胸狭窄、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且对于野野口修总是带着轻蔑鄙视的唠叨。在野野口修遭受欺凌,最需要家庭的保护与支持时,他的家庭并未给予他任何的支持与帮助,读后感这导致了他心中最黑暗的一面——恶意的萌发。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往往能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如大多数上流社会人士的子女,可能许多人都会认为他们依赖父母过日子,不学无术,沉溺玩乐,其实不然,上流社会人士的素质大多较高,因为曾经的努力换来了今日的地位,他们更懂得知识的重要,更会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来说也是言传身教,于是便有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类说法。
野野口修的经历是可悲的,这也导致他成了一个可悲的人。他在遭受校园欺凌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无法反抗,于是他的内心由委屈变为被无奈与绝望支配。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自己,他由一个被欺负的人变成了一个欺负人的人,邦彦想将他拉回正路却受到欺凌。为了生存违背基本的道德,违背自己的灵魂,这是活着最绝望的困境。人们在更多时候不是支配着生活,而是被“活下去”三个字支配着,当生活只剩下“活下去”这个目标,生活便再无意义,因为此时活下去早已将善意从心中挤出,只留下无边恶意。
有人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而我认为,还有阴暗的人性。作者:高菀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