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6 01:3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1000字!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依然无法战胜那个“拖延的自己”,然而,我觉得我更了解它了,并且和它相处的时候,我会安心很多。

  所以,我觉得如果用最简短的话来形容这本获得“搞笑诺贝尔文学奖”的书的价值的话,那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让我接纳那个拖拉的不完美的自己,和自己的不完美和解,然后就感觉好多了”,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的。

  对于“拖延症”很多人会喜欢用一个词叫做“战胜”,我们一直所受的教育也常常告诉我们,要去战胜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但是,正如那个经典的脑筋急转弯——“有一样东西比大力士能举起的重量要轻得多,大力士却举不起,那是什么?”答案是“他自己”。自己是很难战胜的。因为正常的人不是一个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个欲望、信念、冲动和心血来潮的集合体,对于大部分的人,用理性完全战胜欲望,带来更多的只会是压抑和反弹。

  小的时候,我们读大禹治水也告诉过我们“堵不如疏”的道理。金句王王尔德总是毒舌地指出问题所在,“人是理性的动物,但在需要听从理性的命令时,却常常大发脾气。”

  现实中,往往平凡的我们我们咬着牙无法战胜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逃避,然后拖延。“狭路相逢勇者胜”固然不假,然而,为什么我们要非得把自己置于“狭路”之中呢?

  因此,与其如此,我们为何老强调“战胜”呢?我们不能好好和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谐相处,乃至共赢吗?这也许就是我的心态吧,与其给我热血的一碗鸡汤让我自己干了奥利给,我会更喜欢用一些奇怪的思维方法让这件事变得好玩起来,然后利用自己本能的欲望去轻松完成它。

  (吐槽一句,很多的鸡汤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存天理灭人欲”、“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的感觉,一打开就把我等渣渣吓跑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这本书里面“结构化拖延法”这个非常规的“战拖方法”的原因了,因为它不是按着你的头苦口婆心的那种鸡汤式战斗大法,而是和你站在一起告诉你“不慌,我们拖延,但我们并不孤单也没病,我们可以用一个好玩的方式让自己好一些”。

  这本书有好多逆向思维去面对那个拖延的自己的方法,比如“结构化拖延法”,简单的讲就是——你虽然拖着不去做重要的事情,但同时你在做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于是,事情依然是在完成的。只要你规划好,其实是可以把自己的弱点变为动力的。

  这让我想起我高中做作业的经验,当时我相对喜欢历史、地理、语文,不喜欢数学和英语(当然,可以选的话我更宁愿躺着)。于是面对一大堆作业的时候,为了逃避先做数学英语,我会有强大的动力去完成另外几科的作业,往往效率特高,心情还好。所以最后的结果来看,我总好过一直躺着吧。

  当然,最后数学我也能完成,因为为了逃避英语作业,我会宁愿做数学。如此类推,为了逃避写英语作文,其实我做点英语选择题还是可以接受的。一直往下推,最后其实大部分的事情还是可以完成的。

  当然,书里面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有点“无厘头”的小技巧,再加上作者幽默风趣的问题,是一个很愉快的阅读体验的。

  简单归纳一下,这是一本看了未必能“战胜”拖延症,但是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开心的人,一个喜欢和接纳自己,而不是因为拖延而恐惧嫌弃自己的人。

  最后,回想一下,我为什么能这么快看完这本书呢?我想其实也有为了逃避其他事情,然后就把书不知不觉看完的原因吧哈哈。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