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师与高徒

    朱熹办书院讲学,很有点名气。当时有个名叫蔡元定的年轻人,博学强记,精通术数,听说朱熹才气过人,因此几度慕名而来,想拜朱熹为老师。朱熹为了考考他的学问,便向他提了很....

  • “心学”始祖陆九渊

    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南宋金溪县人。理学家、教育家, 曾讲学于象山(今贵溪县南),人称“象山先生”。 陆九渊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历任靖安县主簿、崇安县主....

  • 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在朱熹和陆九渊之间展开,因发生在鹅湖书院,故得名。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广信府铅山县境内。自东晋以来,历经唐、宋、明等朝,都聚居过许多....

  • 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

    这就是中国哲学上著名的“尊德性,道问学”。意思是说,君子尊崇天赋的道德本性,把向别人请教学问、增进知识作为培养德性的道路。《中庸》认为,圣人之道是伟大的,它浩浩荡....

  • 赤子之心

    明代江西南城,有一少年名叫罗汝芳,他生于儒学世家,由母亲授读儒书。稍长,喜读明代理学大家的《读书录》。 18岁时,罗汝芳按照自己理解的孟子“不动心”之说,闭关临田寺,....

  • 刨根问底

    陆九渊自幼喜欢刨根问底,冥思苦想。他在三四岁时,看到天地广阔,怎么走也走不到边,心里非常跷蹊,于是便问他父亲:“爸爸,为什么天地那么大,走到哪里才能穷尽呀?”他父....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王阳明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王华曾任礼部左侍郎。1499年,王阳明中了进士,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1506年由于与大宦官刘瑾(因残害忠良,....

  • 心外无物

    陆九渊认为,人心虽然不过方寸之大,但心中之理发散开来却能充塞于整个宇宙,故万物万理,无非也就是心中之理。由于理和心都可以看做是天地的本性,故人与天之间也就沟通了起....

  • 王守仁格竹

    王守仁本来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但经过使他刻骨铭心的格竹子之理实践的失败,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在记载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的《传习录》中,王守仁叙述了自己早先....

  • 天理良心

    道学的天理,就其实质而言是中国古代宗法等级社会的宗法伦理道德,把它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是用它来制约、衡量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人们的思想、行为,让人们通过对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