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诜折桂的典故

  郤诜是西晋时济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他熟读经书,博学多才,在家乡很有些名气。

  晋武帝司马炎当了皇帝后,下令各地推举有才能的贤士入朝应选,郤诜便被州郡推荐来到京城参加了朝廷举行的考试。结果,郤诜独占鳌头,名列第一。晋武帝很赏识他的才能,拜他为议郎。 

  当时的吏部尚书崔洪,为人十分正直。他选拔人才,贤明公正,从来不徇私情。他看到郤诜确实很有才能,便提拔郤诜做了吏部左丞。

  郤诜到任后不久,有一次崔洪无意中犯了错误,郤诜就向晋武帝上书弹劾。崔洪知道后很不高兴,说:

  “郤诜是我提拔他到吏部的,可他现在竟弹劾我,他真是忘恩负义。我很懊悔,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郤诜听说后,就前去拜见崔洪,说:

  “春秋时,晋国的赵宣子任命韩厥为司马。有一次,宣子的仆人违反了军法,韩厥便毫不留情地把那个仆人抓了起来,判了他死刑。但是,赵宣子并没有因此而怨恨韩厥,相反,他对手下的大夫们说:‘你们应该向我表示祝贺,我提拔的那个韩厥是个很称职的官员呀!’”

  崔洪听了,明白了郤诜话中的意思,不禁红了脸。从此,他更看重郤诜了。

  不久,晋武帝任命郤诜为雍州刺史,晋武帝在接见他时问:“你自己认为自己怎么样?”

  郤诜回答说:“我在应试时得了第一名,好比是桂花林中一枝芬芳的仙桂,昆仑山上的一块美玉!”

  武帝看到他对自己这么自信,比喻得也很得体,便高兴地笑了。这时,有一位平时和郤诜不很合得来的大臣启奏说:

  “陛下,郤诜口出狂言,应当罢免他的官职。”

  晋武帝瞪了那大臣一眼说:“我和郤诜说说笑话,何必大惊小怪?”

  郤诜到任以后,把雍州治理得很好,受到晋武帝的称赞。

  后来,“郤诜折桂”这一典故,用来指考试时夺得第一名,或者表示科举及第。(杉石)

  《晋书·郤诜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