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不起”为“输得起”

  镜头一

  孩子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大哭不起,妈妈赶紧上前抱起孩子,一边抚慰一边跺地:“宝宝不哭,都是路不好,妈妈踢。”于是孩子的表情由雨转晴。

  镜头二

  幼儿园活动室门口,奶奶拉着孙女对老师说:“中午请你帮我家孩子拉一下拉链,她的拉链有点难拉。”接着又不放心地嘱咐孩子:“你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哭,叫老师好了。”

  镜头三

  一家三口玩飞行棋,眼看着爸爸妈妈胜利在望,孩子开始耍赖:“你们的棋不许走了。”父母相视一笑,心照不宣,最后孩子如愿以偿地赢了

  类似的镜头,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让孩子经一点风雨,以至于使孩子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怕困难、怕失败,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碰上困难就一味退缩。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努力,帮助家中的小宝贝从小就学会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变“输不起”为“输得起”!

  1,给予适度引导

  受到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遇到挫折时,确实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但指导和帮助并不等于替他解决困难,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增强耐挫能力。比如说,镜头一中的孩子走路摔了跤,家长的做法使得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路不好,不能正确地面对“摔跤”这一小小挫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并告诉孩子:“走路眼睛要看着路面,才不会被绊倒。”孩子以后就不会因为摔跋而大哭不起,而是学会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给予适度的引导后,应接着再让他继续尝试,超越挫折之后,就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2,提供锻炼机会

  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过多地保护,从穿衣到吃饭,事事包办代替,以至于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不知所措。比如镜头二中的孩子,遇到困难,只会用哭来解决。对这类孩子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多让孩子体验必要的挫折。但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可先利用孩子的优势,让其完成能够胜任的任务,增加其成功的经验,树立其信心,再逐步增加难度,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一些小的困难,让他们在不断摸索中战胜挫折。

  3,品尝失败滋味

  如同镜头三的情景,有些家长在家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高兴,经常让着孩子,故意让孩子赢,殊不知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表现出萎缩、退却、逃避、愤怒等消极行为。因此我们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体验失败的滋味,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找原因,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日子里能经得住任何考验。失败时的哭泣、逃避是很正常的反应,家长无须严厉地指责,只要提醒他哭泣不能解决问题,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与他一同讨论,该怎样改善困境,之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排遣他的负面情绪,使之转变为成长的契机。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