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生物为什么会演变呢?
- 2014-07-30 14:12
- 自然与人类文明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第一个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极好的回答。
1831年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政府派遣的“贝格号”军舰的探险工作,作了五年的环球旅行。在这次长期的环球航行中,达尔文见到了许多以前没见过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采集做了标本。
探险回来后,达尔文集中精力,潜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1859年他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揭示了生物演变的秘密。
譬如,五颜六色、体态多姿的金鱼,达尔文认为是由中国的鲫鱼演变来的。他解释说,在中国宋朝,有人把金黄色的鲫鱼养在小缸里观赏。鲫鱼的后代总会产生与父母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如尾巴大些,色彩鲜艳些等等。这些微小差别,经过养鱼者千百年的选择和培养,不断积累,就形成尾大如扇、五彩缤纷的金鱼。
家庭养殖有人在选择,而大自然环境下的生物又是怎么演变的呢?达尔文认为,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生存的空间、食物很有限,而生物的数量很多,因此,出现“争吃”“争妆的斗争。其结果是,能抢到“粮食”和“房子”的生物就能活下来,而抢不到“粮食”和“房子”的就会被“饿死”、“冻死”。于是有利于抢“食”夺“妆的器官就不断演变、积累,产生出新的生物种类。譬如,长颈鹿为何颈长?怎么产生的?原来,曾经有一时期非洲地区干旱,地上不长青草,长颈鹿的祖先“短颈鹿”只好吃树上的叶子。
“短颈鹿”后代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颈长的能吃到树上的叶子而活下来;颈短的就吃不到叶子被饿死。这样,不断留下颈长的,淘汰颈短的,“短颈鹿”就演变成了长颈鹿。
达尔文的这些生物演变的理论,巧妙地解释了各种生物演变的原因。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也得到补充和发展,同时也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否定。不过,其基本观点仍得到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赞同。
两亿年前,生物进化到最高级的哺乳动物,其中,作为人类祖先的类人猿,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以虫豸、蒴果为生。
大约在1000万年前,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这些类人猿被迫离开森林,来到热带草原。在平地上行走时,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上肢得到解放,手变得自由了。在100万年前,人类的真正出现,开始了地球的新纪元。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在已有几百万种物种的地球上进行激烈的争斗。为了获得食物和安全的住所,他们用手开始制作工具。同时,劳动的发展,使人类相互交往增加,逐渐产生了语言,以交流感情和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天长日久,猿的脑髓逐渐变成人的脑髓。这时,人类凭借自由的手、交流的语言和发达的大脑,在地球的生物竞争中掌握了绝对优势,所向无敌。他们在吃植物的同时开始吃起动物来。动物肉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耐饱,大大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脑力。
人类食肉习惯的形成,引起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这就是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传说,普罗米修斯曾从天上盗取火种,撒向人间,因而触怒主神,被锁在山岩上,任鹰啄食。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这虽然只是古希腊的一个神话,但却反映人与地球关系演变中的一个重要事实,即火的伟大作用。实际上,当时地球上因雷电的袭击,经常发生火灾。尤其在森林地区,不少动物来不及逃走,被火活活烧死。人类是见火不逃避的唯一动物。他们闻到被火烧死的兽肉是那样的香喷喷,开始尝试着用火烧烤兽肉,甚至用火把走兽赶到旷野,进行猎龋林火、燎原野火是自然火,狂暴无常,难以保存。人类逐渐从实践中学会了“钻木取火”,使火不仅成为人类烹调和取暖的工具,而且成为改造自然的工具。人类利用火,焚烧草原,使土地肥沃,开始种植农作物,从以往依赖打猎和采集野果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以石器为工具,把石头敲尖磨平,制成刀、斧、锄等,进入石器时代。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炭火中天然金属的被熔化,这可能为人类利用金属提示了冶炼方法。经过无数次反复的实践,人类终于掌握了用火冶炼金属的方法。从此,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然后是铁器时代。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人类生活不仅能维持,而且有了积累。
人类取得另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是动物的驯养。当人类生活习惯转向食肉时,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困难。与植物不一样,动物有腿脚或翅膀,可以任意奔跑或飞翔,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会无影无踪。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只能饱一顿,饥一天,无法保证生活的安定。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猎取的动物没有死,就将它养起来,以便将来食用。从此,人类开始了动物的驯养,也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生活保障。
由此可见,地球和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他们虽然对大自然还有巨大的依赖性,但已着手对大自然这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伟大改造。因此,人类的出现即开始了宇宙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