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卖书经历

好不容易请来收书报的贩子,他横扫了一眼,把用绳子结成的大网兜往书堆上一丢:“两毛一斤!”随后刽子手般指挥大家往兜里填书。处里那位嗜书如命的“书虫子”,还在做着最后的“抢救”工作,嘴里咒骂着:“罪过哟罪过”,硬是从“虎口”里抢出了两啤酒箱子书。

小贩连秤都懒得用,拿眼估了估:“500 斤!”丢下了脏乎乎的 100 元钱。

大伙像刚送完葬,一时无话。我瞅着大难不死的两箱书,忿忿提议:谁愿意跟我到外面摆摊去?大伙都跟着起哄,我选中了最先响应的老 Z。

第二天,我俩先作了“战前分析”:这两箱社科类书籍,只有到东郊的高教区,才能适销对路。然后,两人架上大墨镜,骑上自行车,迎着六七级东北风,来到某大学学生公寓前。

选了处较开阔的草坪,我俩打开书箱,象征性地摆出几本书。不远处有一堆学生在聊天,似乎并没注意我们的出现。“老 Z,咱们得吆喝几声吧?” 老 Z 有一副雄浑高亮的男高音,先前在一家文工团唱过歌剧,曾在舞台上塑造过一位光彩照人的革命英雄形象。今天算是屈就了他,看来一时还放不下 “革命英雄”的架子。我小人物没什么包袱,今天义不容辞该由我先吼这“第一声”了。我清清嗓子,运运气,朝着那堆同学喊起来:“卖书了,同学们,过来看看书吧!”学生们听到喊声,纷纷走来把我俩包围起来。如同一个精心梳妆过的少女,虽然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可一旦吸引了太多的人,得意中就会有几分紧张。看到“顾客”们在奇异地打量着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我有些不自然了,虽然隔着墨镜,仍不敢跟人对视。再看老 Z,此时倒坦然了,大概已进入了角色。

我这里还在做着“心理调整”,老 Z 那边一个男同学先挑了 4 本书,两人已在讨价还价了。老 Z 说卖半价,那人说都是旧书了,嫌贵。几个回合下来,我怕生意黄了,沉不住气,就上前“调解”道:“开市大吉,一块一本吧!”成交后,老 Z 还在卖乖:“哎呀,这样我们就亏死了!”

一个女同学一口气将有关西方经济类书籍全挑了出来,数了数,8 本,然后掏出一张 10 元和几张 1 元票子,怯生生地问:“8 本,多少钱?”看来这是个真正爱书但不懂得还价的主儿。我大发“慈悲”:“你要的多,优惠, 5 毛一本。”女同学谢过,满足地走了。

紧跟着,一个男同学挑出两本科普书问我:‘这个多少钱?”“一视同仁,也 5 毛。”他不慌不忙地把书递给我:“你看看,这书定价才多少?” 我接过一看,原来都是五十年代出版的,一本两毛五,一本三毛五。我说: “这种书吧,今天来看原价与价值是相背离的。你看,印刷质量多好,还都是毛边纸。”“那也不能高于原价呀?”“这有什么。8 分钱的邮票都卖到几万块呢!”斗嘴归斗嘴,最后我还是让了步:“两本一共 5 毛吧,买一送一。”小伙子对这个“朝三暮四”式的价格挺满意,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 5 毛票子。我一挥手:“干脆,送给你了,不要钱!”小伙子不好意思了,硬把钱塞给我。

这时,一个女同学指着几本新书问我:“怎么这些书都是一样的?”我一看,都是平时上级业务机关压下来或同事朋友的“情面书”,在每年的办公费中,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次,除了朋友签字让我“惠存”的,其余的只好对朋友不起了。不过我想,即使朋友知道了,也不会见怪的,虽然处理的方式不如大作家街头签字售书来得排场,但毕竟也是扩大了读者面。书嘛,先得有人读,才能实现其价值。这里面也有收入了鄙人拙作的报告文学集和杀文集,出书时我包销了一部分,拿出送人觉得太酸,原想卖给小贩去化纸浆或包五香瓜子的,谁知也被抢救了出来。沦落到这种地步,我有一种卖儿鬻女的感觉。我不便跟那位女同学解释,便大度地说:“这些书你看好了哪一本,尽管拿,我免费赠送。”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