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在李世民的后宫中,其实有三位杨妃,大杨妃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隋炀帝的女儿,按照记载,这位应该就是杨吉儿,她是隋炀帝的掌上明珠。

  杨吉儿剧照

  李世民后宫应该是由三位杨妃的,大杨妃就是这位,其次是一位杨妃封号贵妃,生下了赵王李福,小杨妃就是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生下了曹王李明,李世民很宠爱这位前任弟妹。这里的杨吉儿,根据后世猜测应该就是唐宫里妃位中空缺的那一位“淑妃”,唐朝的妃制是“德贤淑贵”,缺失的应该是杨吉儿。

  杨吉儿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唐宫妃子,首先她是隋炀帝女儿,属于旧王朝公主,关于她的记载比起太宗的其他妃子属于比较多的了,主要是因为她是隋炀帝女儿,绝不是什么隋朝宗室公主,太宗的淑妃一直空缺,可见太宗有意让其做淑妃,只是当时朝臣可能不同意,毕竟身份特殊,太宗应该还是很喜欢这个杨妃的,太子李承乾被罢免之后,立了李治,李世民怀疑李治太过软弱,对杨妃的儿子李恪很是中意,应该说李恪也是最像李世民的一个人,不过被长孙无忌劝过去了。这说明李世民并不那么在意杨妃的出生,因为他也不在意立杨妃之子为太子,可见杨吉儿虽为前朝公主,却深受太宗喜爱。据说太宗弥留之际,要求将后宫妃子都送去削发为尼,唯独留下了杨吉儿,可见太宗对杨吉儿的深厚感情。

  唐太宗时期以直言 失去一面镜子的是谁

  李世民在位非常的重用一名大臣,这个人就是魏征。而他和魏征两个人在历史故事中一直是明君与贤臣的代表,一个敢不畏生死直言进谏,一个不拘九五之尊虚心接受,不得不说,大唐的盛世与这二人的相辅相成不无关系。

  魏征画像

  李世民信任魏征,甚至于在魏征死后,他曾十分心痛的说魏征不在了就等于是他失去了一面镜子,这个镜子的意思自然是指日后没有人敢当面指责自己的不对之处。

  魏征,字玄成,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和史学家,他曾辅佐唐太宗开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魏征这个人在历史中是非常有名的,甚至于《西游记》里都有他的“梦中斩龙”的故事,而他本人也是相当的有能力有才华,最有名的就莫过于他敢于触犯龙颜,当面指责皇帝的过失之处,毫不胆怯。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取得胜利,得了江山,有人就向他举报魏征,说他曾经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李世民便命人把魏征找来对峙,没想到魏征直言不讳,竟然说出若不是太子当初不肯听他劝告杀了李世民,也就不会有眼前的事。众大臣全都吓得不敢说话,反而是李世民觉得魏征不仅胆识过人而且具有远见卓识,非常的难能可贵,就将他留在身边,并赐予高官,由此开始更加的重用于他。

  这就有了后来魏征去世后,太宗为何痛呼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的说法。

  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民风开化,经济繁荣,一派祥和,直到今天,我们提及他的“贞观之治”都不免感叹当时的盛况。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昌盛,与李世民爱民如子息息相关。其中唐太宗吞蝗讲的就是他爱民的一个典故。

  唐太宗图片

  有史料记载,贞观二年,长安城里大旱,长时间的大旱必然引发虫灾,果然不久四处便开始闹蝗虫。李世民进入百姓的庄园看粮食的受灾情况,看到蝗虫遍地,便捉了几只放在手心,对着手心的小虫子说道:“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粮食,百姓就会挨饿。百姓如果有什么罪过,应当是我这个一国之君没有做好,应该由我来承担,如果你能显灵的话,就吃我的心吧,把粮食还给百姓!”说罢,就要吞下蝗虫,群臣阻拦,说万一吃了生病呢!唐太宗说:“我愿意承担百姓的所有灾难,小小的疾病怕什么?”说罢不等群臣开口,就将蝗虫吞了下去。说来也算离奇,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而唐太宗吞蝗的事迹却流芳百世。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表示了唐太宗爱民的形象。

  唐太宗吞蝗事件中唐太宗对蝗虫说的那些话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一个国家的君王的形象烘托的高大伟岸。在国家有难之际,唐太宗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担忧的是民生,无怪乎当时的百姓对唐太宗如此的爱戴了!

  唐太宗的妃子

  唐太宗李世民,一身都在为国为民,创下了不朽的功绩,而对于他的感情史,相较于其他帝王而言,也有为人称道的地方。唐太宗的妃子中,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八位。

  文德皇后图片

  第一位是文德皇后,众人可能更习惯称之为长孙皇后。如果说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那么文德皇后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后。玄武门兵变,长孙皇后功不可没。长孙皇后既有女子的温柔,又有男子的胸襟和气魄。她一身都尽心的辅佐李世民,留下了三十卷《女则》。在她逝世后,葬于昭陵,李世民为她建造高台,每日遥望,李世民死后,更是与她合葬昭陵。

  李世民的第二位妃子便是杨妃,杨妃是隋朝公主,很早就嫁给了李世民,为李世民生下了吴王李恪,李世民曾想立她为后,因为她的身份而被群臣反驳,只得作罢!据说最后也葬在了昭陵。

  第三位是阴妃,阴妃为李世民生了个儿子,叫李佑,李佑后来谋反被赐死,阴妃也受到牵连而死。第四位是燕妃,燕妃的记载不多,为李世民生下两位皇子。第五位是贤妃,即徐慧,徐慧天性聪颖,对李世民死心塌地,最后随李世民一起去世了,死时才24岁。第六位是韦贵妃,韦贵妃容貌倾国倾城,也是李世民做秦王时嫁入秦王府的。第七位是杨氏,她原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没有被封为妃子,却成了李世民少有的人生污点之一。

  最后一位便是武曌,即后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武曌原叫武媚娘,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出了“武代李兴”的说法,被贬出家做了尼姑。

  唐太宗叹曰

  魏征是比较有名的丞相了,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被很多后人用。唐太宗当时很难过,魏征虽然平时跟太宗说话从不顾及太宗颜面,不过他都是为国家和百姓考虑才会直言进谏,太宗在失去魏征的时候非常痛心,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所以唐太宗才可以“明得失”,才没有重蹈隋朝覆辙,开创一个盛世。他感叹自己失去了重要的贤臣。

  魏征画像

  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唐太宗叹曰:“今魏征逝,一鉴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他感叹,魏征死了,他李世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到魏征家里去又翻出了写了一半的书稿,而这个书稿是魏征留给太宗的治国用人之道,想到这里唐太宗肯定更加伤心,魏征到死都在为太宗出谋划策,为大唐鞠躬尽瘁。

  最后这一段是这样的,唐太宗叹曰:“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中间一段是写魏征留下的书的内容,最后这句就是太宗对魏征的肯定,意思是唐太宗一个人考虑事情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你们这些大臣一定要敢于进谏,魏征的意思就是从任何人任何事那里取长补短,任人唯贤,用人不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唐繁盛。

  唐太宗的这段感叹,前三句经常被用作“座右铭”,是太宗对魏征的高度赞扬。

  唐太宗不徇私

  唐太宗是历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很兴荣的,而当时的大臣也都很忠诚,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进谏,不会刻意阿谀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时,也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不会随意徇私。

  唐太宗像

  一次,还是他做秦王时,就在门下做事的官员犯了错,找来求他饶恕,李世民有些为难,念及旧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职,可是遭到了魏征反对,觉得他做秦王时,在他手下的人数颇多,如今都是天下四处都有,要是都犯点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旧情,饶过他们,那那些进谏的官员不就无法声张正义了,所以觉得那样做可能让进谏的官员寒心,以后不愿直言提议事情了。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赞成,觉得魏征说的没错,自己以前是秦王,只是一个府邸的主子,什么事随意些,也没什么关系,可是做了皇上,就是全天下的主子了,就得为天下人做主,做事就不可以为了私人情面,而不估计结果,所以当即就将那个官员撤职,并送了些礼物,将他送出了宫去,让那个官员只得含泪离去。

  当然一批忠臣,就少不了一个明君,如果君主昏庸,作为如同陪伴老虎的臣子来说,为了活命,难免会虚言假话敷衍皇上,所以李世民对自己也是要求严格的,只要是忠言,都会采纳。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