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斯大林化”与苏联的解体

  在苏联,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相继发动了“非斯大林化”运动,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苏联历史、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股思潮成为导致苏联崩溃的重要力。苏联解体带来的历史性灾难使俄罗斯人开始重新认识斯大林。

  赫鲁晓夫是掀起公开“非斯大林化”浪潮的始作俑者。至今,那些为苏联的崩溃而暗自高兴的人,还毫不含糊地把戈尔巴乔夫葬送苏联的起点,归于赫鲁晓夫的大反斯大林的活动。

  赫鲁晓夫从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的野心出发,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抛出那份臭名昭著的秘密报告,开始了“非斯大林化″运动。在苏联国内他引导了所谓“解冻”的思潮和向右转的趋势;在国际上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和波兰、匈牙利的动乱;同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反共浪潮。1961年10月:赫鲁晓夫主持会议决定Ξ把斯夫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的水晶棺中搬出,焚尸扬灰。同时,在全国到处拆毁斯大林的纪念碑和塑像。赫鲁晓夫的“非斯夫林化”,打破了苏联一代青年人的社会主义信仰:动摇了对自己先进的社会制度的信心,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开否定苏联历史的先河。

  以政变方式取代了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基本土保留了“非斯大林化”的错误。他上台伊始,就把赫鲁晓夫二十大以来的路线当成不可动摇的路线。在勃列日涅夫的主持下,一些刊物继续刊登攻击斯大林的文章。面对人民群众对“非斯大林化”不满,勃列日涅夫既想平息人民群众的不满口又想继续维持赫鲁晓夫的政治路线。一些文学作品丑化斯大林是“狮子的凶猛和狐狸的狡猾结合在一起”。《真理报》在宣传提纲中,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一笔带过,十分冷淡。勃列日涅夫坚持“非斯大林化”的后果,加剧了苏联人民群众中的信仰危机,使苏联在表面强大的现象后面:悄然走向崩溃的边缘。

  戈尔巴乔夫自1985年4月上台后,重新掀起批判“斯大林主义”的**。在这期间,所谓“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体制”几乎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代名词,遭到粗暴的批判。这新一轮全盘否定斯大林运动的目的,就是颠覆苏联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事后戈尔巴乔夫所说:“改革运动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彻底地颠覆斯大林主义。”苏共“民主纲领派”的头目阿法纳西耶夫说得更加露骨:“最重要的是要揭露斯大林主义所包含的列宁主义实质。”

  在苏联;执政党延续丁几十年的“非斯大林化”,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把斯大林妖魔化,实际上拆毁了苏共执政权力的基础。掀动“非斯大林化”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的三个罪人:永远无法挣脱叛徒的耻辱柱。

  “非斯大林化”的灾难性后果,也必然使人民空前清醒地回归斯大林、重新评价斯犬林。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进程中,俄罗斯各个政党对斯大林的态度执肯定的居多数。俄罗斯共产党认为,斯大林是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军事统帅。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人民打败了法西斯。其他政党在重新评价斯夫林的过程中,也有明显的反映。“独联体上一苏共”的第三十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撤消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决议》,强烈谴责丁赫鲁晓夫肆无忌惮地攻击斯大林的行径,并要总结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

  一些昔日的“持不同政见者”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引人注目。作家弗?卡尔波夫;哲学家亚?季诺维耶夫、索尔仁尼琴:都客观地评价斯大林的功绩,认为斯大林是列宁忠实的学生和继承人。

  当前俄罗斯掌权者为了维护稳定,不得不对斯大林的评价走向公正。普京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把斯大林说成是 “不能忘记的人”。2003年:伏尔加格勒州政府做出决议,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该市中心十月革命广场,重新树立斯大林纪念碑。

  近年,俄罗斯民众和青年对斯大林进行重新评价,在2003年纪念十月草-命86周年的群众集会中,出现了“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是搞垮苏联的历史罪人!”“斯夫林是强大的俄罗斯的象征!”等口号。俄罗斯的年轻人有了对斯大林的向往。许多青年人加入到为斯大林恢复名誉的浪潮中。

  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者不仅仅是一个领导人,更是一种制度的象征,一段历史的标志,上代人的精神归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化身。一切想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人,都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领袖。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创始者的态度,就是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真实态度的试金石。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相继发动了“非斯大林化”运动,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苏联历史、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股思潮成为导致苏联崩溃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带来的历史性灾难使俄罗斯人开始重新认识斯大林。

  一、赫鲁晓夫发动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早以官方的姿态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是赫鲁晓夫。他是掀起公开“非斯大林化”浪潮的始作俑者,开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后继领导人否定制度创始者的先例。至今,那些为苏联的崩溃而暗自高兴的人,还毫不合糊地把赫鲁晓夫的大反斯大林的活动作为葬送苏联的起点。

  本来,在苏共二十大的会议期间,对斯大林的错误及其严重性作了讲究方式方法的批评,已经表现了纠正斯大林错误的巨大决心和勇气。但是,赫鲁晓夫从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的野心出发,在苏共二十大已经闭幕的情况下,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于1956年2月24日深夜突然召开紧急会议,抛出那份臭名昭著的秘密报告。他打着反对个人崇拜旗号,夸大或编造情节,煽动代表们的情绪,把一切脏水都泼到斯大林身上。当年“五一节”,赫鲁晓夫决定莫斯科红场不再挂斯大林画像,并要求中国等国家也不要挂斯大林画像。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立场向全世界公开。

  赫鲁晓夫以“非斯大林化”为主题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引导了所谓“解冻”的思潮和向右转的趋势;在国际上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和波兰、匈牙利的动乱;同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反共浪潮,西方反共势力抓住赫鲁晓夫提供的“材料”,污蔑社会主义为“极权统治”、“不人道”;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共产党员思想混乱,大量退党,出现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的喧噪。

  面对“秘密报告”引起的严重局面,赫鲁晓夫威信大跌。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又企图掩饰自己“非斯大林化”的立场。他在当年12月31日的新年宴会祝酒辞中说:“敌人说我们是斯大林主义者,是的,我们是斯大林主义者,我们因此而感到骄傲。”1957年1月 17日,赫鲁晓夫在中国驻苏大使馆的宴会上说:“我们苏联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都愿意像斯大林那样,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事业,忠于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事业。”如果说这是赫鲁晓夫的悔过之举,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再一次掀起反斯大林的浪潮。这就证明他的动机从一开始就不端正。

  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把已被他打成“反党集团”的马林科夫等人的名字与斯大林的名字并列。他还主持会议通过了他的建议: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的水晶棺中搬出,焚尸扬灰。同时,在全国到处拆毁斯大林的纪念碑和塑像。

  从客观上看,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揭开了斯大林也有错误的盖子,使得苏联一贯正确的神话破除,但是这点积极的意义被大得不可比拟的灾难性后果所掩盖。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打破了苏联一代青年人的社会主义信仰,动摇了对自己先进的社会制度的信心,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开否定苏联历史的先河。

  二、勃列日涅夫继续了“非斯大林化”的错误

  勃列日涅夫在1964年10月和柯西金联合起来,以改变方式淘汰了赫鲁晓夫,成为党的最高决策者。勃列日涅夫花费了很大气力来收拾赫鲁晓夫留下的乱摊子。但是,由于勃列日涅夫这一代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很差,又喜欢自吹自擂,基本土保留了赫鲁晓夫 “非斯大林化”的错误。这就使得苏联继续向着悲剧的方向滑动。

  勃列日涅夫根本没有认识到赫鲁晓夫“非斯大林化”的严重危害,他上台伊始就声明继承赫鲁晓夫二十大以来的路线。1964年10月19日,勃列日涅夫在欢迎宇航员大会上发表讲话说:“我们党第二十次、第耳十一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我们党的总路线列宁主义的路线,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整个对内对外跋策的唯下的、不可动摇的路线。”

  在勃列日涅夫的主持下,理论界继续出现“非斯大林化”的思潮。1964年10月28日,《苏共历史问题》杂志第11期刊登了三篇攻击斯大林的文章;11月17日的《真理报》为纳萨列佳“恢复名誉”;11月18日的《真理报》为党和国家“卓越活动家”科西奥尔恢复名誉;11月25日的《消息报》纪念齐亚夫金;12月1日的《消息报》为一个一度反对列宁的人恢复名誉。这些机会都成了继续大反斯大林的契机。同年12月6田,《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把党内不同意见说成“想使我国回到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的制度中去”。这次攻击斯大林的浪潮一直持续到1965年的2月。

  勃列日涅夫继续坚持“非斯大林化”,引起了党内健康力量的不满。许多党员对勃列日涅夫以“恢复名誉”为名,实际上搞“翻案风”的做法提出了质问。他们质问:过去的历史难道都错了?难道我们过去不曾有过敌人吗?一律恢复名誉是否太过分了?1965年的春天,勃列日涅夫集团发现了“非斯大林化”的背后出现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情况,进而威胁到自己统治的稳定,方才有所顾忌。

  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策略是,一方面想平息人民群众对“非斯大林化”的不满,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想继续维持赫鲁晓夫的政治路线。这样自相矛盾的政策,使得他不得不频频改变自己的形象,很难成为一个有始有终的人。勃列日涅夫借口强调反法西斯战争中党的中央委员会的作用,贬低斯大林的突出贡献。

  勃列日涅夫制造的政治氛围使得托洛茨基主义、右派主义、民族主义等一切反列宁主义的思想势力大为活跃。军界几位老帅联名写信给苏共领导,要求在即将召开的党的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部分恢复斯大林的名誉”。但党的二十三大并没有对此做出反映。不仅如此,1966年,政府还把一些丑化斯大林的文学作品《布拉茨克水电站》、《一页日记》、《主席》等列为“列宁文艺奖金”。这种颠倒黑白的行为,足以看出勃列日涅夫“非斯大林化”的底蕴。

  1967年10月,意大利《晚邮报》刊登了署名文章,谈到了苏联人民对国家领导人的实际看法很具有代表性∫和我谈过话的不少人对斯大林都表示尊敬”,“对赫鲁晓夫的谴责是一致的、全面的,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人民怀着一种含糊的等着瞧的想法。对这个政权的批判是相当多的”。看来苏联人民对勃列日涅夫是不满意的。

  勃列日涅夫从来就不曾想适当地恢复斯大林的名誉。由于军界领导人的压力,政府才不得不对斯大林做出某些客观评价。1968年1月,苏联元帅罗克索夫斯基为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25周年提出,必须对斯大林为首的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做出应有的评价。同年2月,国防部长在纪念建军50周年的文章中,谈到了斯大林主持国防委员会所起的作用9t968年6月,卫国战争期间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什捷缅科的回忆录《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出版,《红星报》的书评说∫书中客观地、用具体例子说明了最高统帅斯大林的作用”,“本书激起了为我们的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为我们的最高军事领导而自豪的感情”。《书评》第25期刊登总参谋长扎哈罗夫称赞什捷缅科的文章:“卫国战争期间,以斯大林为首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及其工作机构总参谋部牢牢地掌握住了对战争和战役的计划和领导。”还说书中引用的证据“反对那些想歪曲历史真相,胡乱寻找有关某些个人的无用的编造材料的人”,但是大本营否定赫鲁晓夫的一次建议是正确的。1969年4月,《红星报》载文评论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朱可夫早在1967年9月就针对污蔑斯大林独断专行的说法表示“不能同意这种说法”。这本回忆录中则称斯大林是“令人尊敬的摄高统帅”。

  苏联的理论界也有坚持公正评价斯大林的人。1968年4月,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院长费多谢耶夫在纪念马克思诞辰150周年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斯大林“尽管有严重错误,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做出了一些重大贡献。”1969年2月,《共产党人》杂志载文评价几本回忆录,认为这些书“有助于恢复斯大林作为战争年代苏联武装力量领导人——最高统帅的形象,彻底戳穿了所谓他在军事上是外行、他根据地球仪指挥战争、不容许别人提意见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尽管斯大林的性格有种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仍然是一往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共产党人》杂志载文批评了几种错误倾向,其中就有一项是:“利用对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批判‘把那些年代描绘成全是错误和挫折’。”这个评论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在这种情况下,1970年2月,苏联党史专家在出版《苏共党史》增订本第三版中,有限地为斯大林恢复名誉。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真正的“主流”导向中,对斯大林的态度严格保持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基调。1969年12 月21日,《真理报》为了纪念斯大林诞辰所发表的编辑部官方文章中,不得不承认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对列宁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却强调,对斯大林的评价仍然要遵守1956年苏共中央《关于克服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决议。

  勃列日涅夫在整个执政时期都没能摆脱赫鲁晓夫“非斯大林化的影响,没有走出赫鲁晓夫的阴影。他坚持“非斯大林化”的后果,加剧了苏联人民群众中的信仰危机,使苏联在表面强大的现象后面,悄然走向崩溃的边缘。

  三、戈尔巴乔夫发动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说法五花八门,反映了现实中各种社会经济利益的不同声音,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同设想和期盼。

  戈尔巴乔夫自1985年4月上台后,重新掀起批判“斯大林主义”的**。在这期间,大量的斯大林时期的档案材料公布于众,国家领导人讲话屡屡出现对斯大林的批判和责备,讨论斯大林问题的圆桌会议频频举行,报刊上关于斯大林的文章连篇累牍。所谓“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代名词,遭到粗暴的践踏。

  随着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都被当成“斯大林主义”和“斯大林模式”遭到否定。这新一轮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运动,目的就是颠覆苏联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事后,戈尔巴乔夫在与日本的池田大作对话时暴露了心迹:“改革运动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彻底地颠覆斯大林主义。”在苏联国内,极端主义的思潮很快由反对斯大林转向反对列宁,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国家历史档案研究所所长、苏共“民主纲领派”的头目阿法纳西耶夫发表的观点就是这样。他说,“斯大林主义的实质在于列宁主义”。“在1918~1919年著作里,列宁多次强调‘暴力’、‘无情地处决’、‘大规模的恐怖’这些字眼。…就是这种允许恐怖、允许党的垄断的思想成为最终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类型的基础。从这一点意义上说,斯大林于列宁相比实际上没有任何新的发明。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应当从坏的斯大林转向好的列宁。我感到这个口号是无益的、是前途无望的。我感到最重要的是要揭露斯大林主义所包含的列宁主义实质”。看来,否定斯大林的最终目的就是否定列宁。

  在苏联,官方延续了几十年的“非斯大林化”,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第一,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苏联历史。在诽谤斯大林的氛围中,似乎苏联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历史,不光彩的历史,与这样的历史彻底决裂,必然导致走向苏联灭亡的方向。在面对即将提交苏共二十八大的纲领时,苏共中央委员、苏联驻波兰大使布罗维克夫的发言说:“有人使祖国——我们的母亲状况恶化,使她由一个举世钦佩的强国变成了一个过去充满错误、现在没有快乐和前途未卜的国家。”原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博尔金在回首往事时指出:“领导集团忙于解释改革的含义,就像表演脱衣舞那样,把一层层弊端一股脑儿都甩到前人头上。”“情况越来越糟:党总是在自我批评,说要为自己过去的罪过负责,可是又无力改变现状。这使得人民对它疏远,把它视为万恶之源。……他们大声疾呼,既否定过去,也否定现在,可是又拿不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二,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官方持久坚持“非斯大林化”的过程中,制造了所谓“斯大林模式”的概念,把苏联的实践归于“斯大林模式”,把社会主义制度归于“斯大林模式”,随之被否定。

  第三,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在苏联,一旦历史被践踏,共产主义理想也就失去了现实的基础。苏共二十八大的纲领,最终做出了抛弃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决定,公开提出:“我们的理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踏上革命性变革的道路之后,必须毫不犹豫地摈弃自己身上妨碍我们向这一目标前进的过去的桎梏。”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形象地揭露戈尔巴乔夫说:“他被迫带领党的信徒们进了屠场,而最后只有他自己不仅毫发未损,还更加肥了。”

  第四,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苏联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在苏共 1990年二月全会上提出了现实严重情况:“最近,各种势力明确地显示出了意识形态上的面目:从具有左翼激进色彩和社会民主党色彩的势力,到具有公开的民族主义、反共主义、甚至君主制色彩的势力。其中许多势力正在搞反社会主义的破坏活动。如果说它们以前是在改革的口号下暗中搞鬼的话,那么现在它们往往则是否定苏共的跋策,并公然企图夺取政权。”

  第五,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列宁。在苏共1990年的二月全会上,《苏维埃文化报》主编发言指出:“现在,正是列宁遭到了集中攻击,恰恰在我们的报刊上,而不是在外国的报刊上。某些出版物把他描绘成暴君,据说列宁策动了恐怖行动〕也是他建立了集中营。一句话,他不是劳动人民的领袖,而是个鬼蜮。我们在某些杂志上看到了谈十月革命和列宁本人在以后国家遭遇到的灾难中所起的罪恶作用的重头文章。而斯大林仅被认为在恐怖方面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当苏联剧变成为历史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向甲本的池田大作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幸的是,列宁,特别是年轻时的列宁,却比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显得更为教条。”这就是戈尔巴乔夫反对斯大林借以进一步反对列宁的实质。

  第六,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共产党的领导。“非斯大林化”把斯大林妖魔化,也就拆毁了苏共执政权力的基础。在苏共提交二十八大的纲领中,就公然提出建议取消宪法第6条关于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的党的规定。

  正是以上六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送六个方面都起源于“非斯大林化”的运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的三个罪人,他们永远无法挣脱叛徒的耻辱柱

  四、俄罗斯人民重新评价斯大林

  苏联的“改革”常常以否定历史为起点,那么“改革”的失败也必然导致人民对被歪曲了的历史的重新反思。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代领导人都以“非斯大林化”起家,那么,他们最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也必然使人民空前清醒地回归斯大林、重新评价斯大林。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苏联解体以后,人民群众客观评价斯大林的氛围逐渐形成。至2003年,以纪念斯大林逝世50周年为契机,形成了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这次对斯大林重新评价的**是群众性的,其参与者有俄罗斯学著、广大民众、青年、国家领导人、各主要政党,还有昔日曾经激烈批评斯大林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们现在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和斯大林的功过,给斯大林以应有的评价,还斯大林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形象。

  第一,俄罗斯各个政党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进程中,俄罗斯各个政党对斯大林的态度大部分是肯定的。俄罗斯共产党对斯大林的评价一直是旗帜鲜明的。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向斯大林敬献花圈后对记者说,斯大林是伟大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军事统帅。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人民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他很遗憾地表示,我们没有完成斯大林的遗训——保住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2003年3月3日晚,俄共在莫斯科的巴库电影院举行纪念斯大林逝世50周年活动,整个晚会响彻歌颂斯大林的歌曲。

  其他政党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过程中也有明显的反映。根据有关调查,重新肯定斯大林的人数比例,在统一俄罗斯党中占58%,在自由民主党中占83%,甚至在右翼的“亚博卢”党中也占了41%的比例。

  针对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决议》,“独联体——苏共”的第三十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撤消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决议》。党的领导人奥?舍宁和阿?科萨波夫在报告中强烈谴责了赫鲁晓夫集团以反对个人迷信为名,肆无忌惮地攻击斯大林的行径,总结和吸取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

  第二,昔日“持不同政见者”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进程中,过去曾经作为激烈反对斯大林的那些“持不同政见者”和受斯大林时期严厉处置的人,对斯大林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

  苏联作家弗?卡尔波夫1941年曾经因抨击斯大林而被判苦役。现在,他说“我不责备他”,希望今天的普京“像斯大林一样严厉,迫使所以的人遵守法律”。他的最新著作《最高统帅》为斯大林辩护,成为今日俄罗斯的畅销书♂书申说∫斯大林不是天使,但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并非斯大林制造了恐怖制度,那是诽谤。”

  哲学家亚?季诺维耶夫1939年曾经是谋杀斯大林小组的成员,曾经长期从事反斯大林的非法宣传活动,并因此遭到过逮捕。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他却对斯大林有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在2003年3月4日发表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的文章《世纪的名字》一文中说:“在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总把斯大林描述为‘当今的列宁’。现在我认为这种描述是正确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建设现实共产主义的实践中,斯大林主义都是列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斯大林对列宁主义这一思想体系作了最好的阐释。他是列宁忠实的学生和继承人。”“没有列宁就不会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没有斯大林也就不会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共产主义社会。”“20世纪将被称为列宁和斯大林的世纪。”

  曾经对斯大林进行了种种攻击的“持不同攻见者”索尔仁尼琴,看到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情况深受触动,深刻反思。他在1996年发表的小说《在转折关头》中,已经用肯定的笔调写斯大林,再也不把斯大林领导的时期描绘成一团漆黑了。他承认自己过去反共和反斯大林的言论太过分了。他说:“总之,斯大林这个人犯了很多错误,甚至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他总是想方设法把苏联的经济搞上去,而且真的搞上去了。”“非斯大林化”造成的严峻的社会后果,换未了这些“浪子回头”。

  第三,俄罗斯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进程中,俄罗斯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也有突出的表现。这说明:当前俄罗斯掌握政权的人,看到民间不可抗拒的维护斯大林和社会主义的潜在力量,为了维护稳定,不得不对斯大林的评价走向公正。

  2000年5月7日,普京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能成为那种不明白自己历史的人。我们应当始终记住:是谁建立了俄罗斯,是谁捍卫了俄罗斯的尊严,并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国家。”谁都明白,他讲的不能忘记的这个人,正是斯大林。2002年1 月,普京接受波兰记者采访,回答有关斯大林的历史功过时说道:“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质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普京主张俄罗斯保留苏联时期的国歌、军旗,也体现了他对苏联历史成就的尊重。 Z003年12月21日,推举普京为2004年总统候选人的俄罗斯统一党会议在莫斯科国立钢铁和冶金学院召开。对此,《明天》报报道说,会议的时间是斯大林的诞辰日,会议的地点包含着斯大林的名字的词根(“钢铁”),意在表明他要像斯大林一样,以钢铁般的意志统治俄罗斯。看来,普京的这一作为,太得人心。

  2003年,伏尔加格勒州政府做出恢复城市原来名称“斯大林格勒”的决议。该决议说:“斯太林格勒是俄罗斯历史中最光荣的名字。斯大林是强大俄罗斯的象征。重新使用这个名字,有助于使俄罗斯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现在有十几个州政府联合签名,支持伏尔加格勒州改府这一改名的要求。

  根据2003年11月13日的《俄罗斯报》报道,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该市中心十月革命广场,在原来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的位置上,重新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往女副市长讲话说,卫国战争期间,伊希姆市人民就是从这个广场出发,高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奔向前线的。她说:“政府这个决定得到普遍的支持。这样做是还历史的公正,使人们心里永远纪念战争的胜利。”看来,反动势力的倒行逆施和肆无忌惮可以横行一时,而人民心目中的斯大林形象是推不倒的。

  第四,俄罗斯民众和青年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在俄罗斯各大城市的书店和报亭,关于斯大林的回忆录是最多的回忆录书籍。俄罗斯各个大的电视台,几乎每天都有反映斯大林时代成就的专题文章和影片播放。2003年11月7日,在纪念十月革命86周年的群众集会中,出现了这样的口号“列宁主义万岁!”“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是搞垮苏联的历史罪人!”“斯大林是强大的俄罗斯的象征!”

  青年的觉悟和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值得特别注意。以前怀念斯大林的人主要是老一代人,现在情况变了。许多研究者指出,俄罗斯的年轻人“有了对斯大林的向往”。基?亚基梅茨在《斯大林先生万岁》一文中写道:“目前20岁一代的人更希望国家强大和有秩序,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俄罗斯所缺的。对这一代人,苏维埃政权和斯大林在其心目中是不坏的象征。”许多青年人加入到为斯大林恢复名誉的浪潮中。这使得“菲斯大林化” 的一位遗老不得不写了“致年轻的斯大林主义者一封信”,对年轻人进行说教,坚持说苏联解体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造成的。这个反面教员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相当多的年轻人“认为苏联历史是值得肯定的,卫国战争是英雄的时期,这一切与斯大林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青年是看基本事实的。任何假科学的说教都难以欺骗青年。

  2003年3月5日,俄罗斯举行了有众多学者参加的“我们怎样认识斯大林”的圆桌会议。在会上,齐普科教授指出:“今天俄罗斯年轻人对斯大林主义兴趣的增长和试图重新评价历史……是俄罗斯现实存在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映。可以说500年来俄罗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衰弱。俄罗斯的年轻人比其它人更尖锐感受到国家的衰落和混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感情。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了对斯大林的向往。”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