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浮沉》读后感
- 2021-02-10 08:32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人生》《浮沉》读后感
马云和纪学锋都很推崇一本书,路遥的《人生》,路遥是我喜欢的作家,所以很快在当当网买了一本,买的时候,顺便看到一本畅销书《浮沉》,评价不错,就一起收了。
《人生》写的是,高中生高加林,从一个民办教师,到回到农村,再去城市,再回到农村的故事。这中间穿插了,和农村姑娘巧珍,以及和城里姑娘黄亚萍,分分合合的爱情变迁。
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是岔路口的一个选择,选择错了,一段路,或者说整个人生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管事业,还是爱情。
《人生》里的社会状况,高加林几次变化,都是和权力相关,因为权力,他丢掉了民办教师的饭碗,再因为权力,去到了城市,最后也是因为权力,再回到了农村。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的这种权力寻租现象,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
关系网络,演变得更加夸张。在国外,MBA还是学习第一,其次,确实也有关系的作用在里面;然而在中国,MBA对关系网的强化,已经远远超越了学习。尤其是中欧和长江,这算一个实证吧。
而社会的浮华,这些年更是让更多的人舍弃了巧珍这样朴实而真挚的姑娘。小说里,巧珍是个没读多少书,心地善良、全心爱着高加林的女孩,她对他的爱情,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变化而改变;黄亚萍是个时尚的城里姑娘,她对高加林的爱情,随着高加林的人生起落,也一起起落。
现在有很多书,教人如何俘获男人,如何技巧的处理男女关系,什么《女人不坏,男人不爱》,什么《女人不狠,地位不稳》。看着这些书上畅销榜,我就很想笑,我也不想去看。
那么我们的爱情呢?这么做,你把我们的爱情放在哪里呢?
那种相看两不厌,那种因为爱恋而滋生的美好情愫呢?那种因为爱她/他就和她/他的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感觉呢?那种和巧珍一样,不管高加林如何变迁都爱着他的情感呢?我很想请问这些作家,你们把它放在哪里呢?
爱情,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还是珍稀品,只能在橱窗或者电视剧里观望?
在这越来越浮躁的时代,看看《人生》,挺不错的,有喜欢读书的朋友,推荐看看。
《浮沉》这本书拿到的时候我就吓了一跳,实在很厚,400多页,很久没看这么大部头的书了。
这是一本写职场人生的书,尤其是销售,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得非常细致,所以其实就是一个案例,还没结果,就写了400多页。应该还有下一部,但是我想我不会再看下一部了。感觉写得有点夸大、冗长。
假如不是因为在社港无事可干;假如不是因为,坐在新安桥这样明代的榫卯结构的小桥上,倚在古樟树下;假如不是因为那里凉风习习,却没有蚊虫;假如不是因为,河滩上一群打盹的灰鸭就在我面前陪读。那么我就看不完这本书了。
个人感觉,把一些斗争夸大了,职场其实没那么可怕,或者,我经历的,确实没那么可怕。至少,这么多年下来,我的感受是,当你想要简单点,其实你周围的人际关系就可以简单点。首先,你不要自己先做一个复杂的人。
可取之处是,把一个新人的一些内心状态描写得非常到位,看到乔莉,那么锋芒毕露的奋斗,想起当年那个自己,青春无敌,感觉舍我其谁的豪情,那种青春才有的,锐气。
上面也写了乔莉的几个上司,种种为难之处,做一个上司,有时候无法保全整个团队,而必须牺牲几个棋子的无奈。谁不想阳春白雪?谁不想不负如来不负卿?然而,从来,我们都那么难如此圆满。
也更看到了团队精神,外企的团队建设,比起民营企业,总体比例来看,还是更强大。
当将军派出一个敢死先锋队,那不是自私,那是团队必然的选择。
还有那个道貌岸然的方工,职场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身上确实有一些让人膜拜的地方,但是当你膜拜着走近,发现他们内心其实那么龌龊的时候,这种颠覆,才让人震撼。
乔莉选择了斗争,而我选择了躲避。但是我理解她,企业性质不同,她必须斗争,那个案子她必须做,而我,可以换个客户。
看到这篇文章的做销售的女孩子,分享一点我的经验。
永远不要和男客户喝酒,尤其是你一个人的时候,酒,除了和有趣的人一起小酌,没什么意思。
当一个男客户想打你的主意的时候,和他聊点高尚的东西,请着装端庄大方,聊聊哲学,聊聊人生的意义,聊聊你不俗气的生活方式。和对方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一种距离上,并吹捧对方。男人除了好色,还好面子,一个男人被端得这么高,飘飘然下不来,也就不动下半身的脑子了。
假如男人敢有所逾越,大可拂袖而去,你可以选择换个客户,或者换个老板。
销售工作,真是最磨练人的工作,把尖锐的我,磨到现在没什么脾气了。当然,自认没脾气了,假如你不认同,那么我们各自观点保留好吗?呵呵。
有时候会想,现在的这种圆润,到底是成熟了,还是因为生活的打磨,无奈之下的妥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