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光者——读《向着明亮那方》有感
- 2021-02-08 18:0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捕光者——读《向着明亮那方》有感
序:夜色暗涌,小丘上的城堡被墨调笼罩着,宽敞的大殿里也空荡荡地。骤然,一束微弱的月光从窗的缝隙中迸发进来,撕开了夜的面具。
我掩着面,努力睁开双眼,葫芦花图案的墙上露出一行小字:“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有一片叶子,也要朝阳光倾洒的方向……”
那是在讲述捕光者的故事,在讲述属于金子美铃的故事。光明,几乎贯彻了她所有的信念和愿景,她是童稚,也是顽强,是孤寂单薄的灵魂,更是纯真成熟的孩童。在她的故事里,我看到的不是矫揉造作和故作天真,纵使历尽人生的悲楚和忧伤,她的每一寸灵魂依旧漫溢着孩提般的纯净。她是捕光者,始终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会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光闪烁的方向。
【第一束光——死地之柔光】
“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它是用一生换来的。”
亡,是世间最浓稠的色调,仿佛透过它就注定了看不到光亮。面临它的人总是颤抖无助,在乎它的人往往一蹶不振。谋权和言论,意外和疾病,时间和消逝,生活的层层阶梯直直通向地底的深渊。好一个潇洒自在!可当死亡伫立在面前,往日的潇洒一生便只是过往云烟转瞬即逝,被黑湮没。
这一点,是人性的共通之处,何人敢义正言辞地夸耀说不惧死亡呢?一位言者及哲人与凡人的双重身份言道:“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为恐怖。”呻吟、惊厥,面无血色,亲朋哭泣,黑衣黑幔,丧葬仪式,诸如此类衬得死亡更加触目惊心。
金子美铃生命中的死亡,来得太早。年仅三岁,美铃的父亲就永远离开了她,母亲也按习俗改嫁。“如果梦是现实,现实是梦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梦里什么规则也没有,那该多好啊。钟表的时针向右转,死去的人就不在了。”这份童稚世界里参杂的深沉的悲,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也因此,她主动选择了死亡,人生的光被一寸一寸的黑遮掩,“觉得寂寞的葫芦花,渐渐把头低下。”她的人生,涩得如同葫芦花洁白的花瓣被浓硫酸一点一点吞噬殆尽。
我不敢说完全了解她的心境,却是能够理解这种痛,目送自己深爱的人在眼前灰飞烟灭,和她的缘分只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连最后一抹微笑也在脑中残留得零碎不堪。
但美玲出人意料地在死亡中捕住了光亮。知晓父亲在故乡离世后,她并未一蹶不振逃避家乡,而是更加善于发掘并珍惜家乡的美好。“在长满樱草花的小山坡上,有一个明亮的家,从早到晚,房间里充满了阳光。”一个简简单单的早晨,在她眼里也是那么温馨,阳光明媚着的一本小小的记事本,也能使她联想到大海和天空——“那一定是南归的燕子记旅行日记而买的,今天清晨飞过时,落在这儿的吧。”细腻的笔触,掏心的话语,她没有被父亲的离去蒙蔽,而是如此细致地从死亡的阴影里捕捉光亮。
“如果梦是现实,现实是梦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梦里什么规则也没有,那该多好啊。钟表的时针向右转,死去的人就不在了。”其实,若是再细细反观下这诗,会发现那种悲戚反倒是不再那么沉重了,更多的是童稚,是期盼,是葫芦花一般纯真的心灵世界,是美玲从死亡的壤中小心翼翼孕育而出的光明之种。
依稀记得她的《丰渔》,“朝霞映红了天空,渔船满载而归啦。大尾的沙丁鱼载满舱啦。海滩上热闹得像赶庙会一样。可是大海里成千上万沙丁鱼的葬礼正要举行吧。”童稚的话语,渗透着对生命的怜惜挚爱,她将同情的目光投向柔弱的“亡灵”,试图捕获角落世界的光明,照亮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美玲始终执著于光明。她之所以选择死亡,不是逃避,不是胆怯,而是怀着一股义无反顾;她之所以不会被死亡蒙蔽,不是麻木,不是冷淡,而是能够从死亡之中擒住光明。与她来说,死亡不再是死亡,因为哪怕是浓稠的亡的暗调,她也能沉着的捕捉住一丝光亮向着明亮那方前进,哪怕是匍匐在地,哪怕是孤立无援,她仍是细心用心呵护着光明,呵护着童真。
【第二束光——梦境之真焰】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这是一位文学大家的感悟。
也罢,梦醒时分的确是这般残酷的。但若是能攥紧了梦的光呢?连死亡都拿她不下的人,又怎会畏惧这场浮生劫难?美铃沉在梦里,她是做梦的人,梦醒后也被生活迫害得看不出可走的路,而她之所以不畏惧梦醒,只因她的梦里的每一纵横,每一立方,都倾洒着纯真童稚的光明,她做梦,又不只是做梦,梦的路上,她一直醒着,对自己的处境和心境更是耳目昭彰,她只是捕风般捉住了生活里的光,把它们灌到梦境里,然后不卑不亢地想象——那光是她一手捕获而编织成的倾注着冉冉童心的梦。也正因童真,她的梦如一池菡萏洁净不染,似娉婷女子婀娜多彩。
她是沙子国的君主,睥睨山河改造自己的山川,又是白墙上慵懒的挂钟,惬意打盹时被上了一圈圈发条。偏生又似那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般,她是旋转塔的影子,聆听风琴幽静的声响,落日的金芒是光的秀发,编织呀,编织呀,将火红的绒球织为屡屡秋日的风,她的掠影散落在城市里,看着房屋、尘土和天空……
艳羡于她纯真的梦,总能轻易触动我的心弦。于她而言,人人拥有的眸子,是对对有魔力的壶,橘树的围墙和墙外的街道,街上的马车和马及赶马的车夫,荞麦田,梧桐树,远处的山,天上的云,尽数变小装进了这壶里来,好不奇妙!这有魔力的眸也看向了夏日里的蚊帐,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空闲的星星就会过来收网,蓝色的网随着波浪飘荡,好不惬意!才发现,这一桩桩平日里再寻常不过的事,也是蕴含了如此童稚可爱的光亮。
“如果光着脚走过布满露珠的草原,脚会被染得绿绿的吧,会沾上青草的味道吧。”似乎有一道脆生生的音调在耳边响起。
眼前是一片草原,阳光暖洋洋地铺在大地上,一座小木屋躺在青草的怀抱里,一个孩子托着下巴坐在窗边,眼里澄澈不染地映射着云彩,一眨,纸窗外的苍穹,一下子变成了影。伯劳鸟的叫声,在深不见底的蓝天里,她伸展双臂,也不能在天空飞翔,却道会飞的鸟儿不能像她,在地上快快地奔跑。她乘着夜风摇了摇合欢树的叶,水晶般的绿便做了一个乘船的梦;她乘着夜风摇了摇小草的身子,软糯的叶片便做了一个荡秋千的梦……
平日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化成星星点点的童心在梦里浮现,那挂钟,那鸟儿,那帐,那眼,那树与叶,都成了她捕获光明的突破口,童心的梦境,如此多娇,也正是这份娇俏纯然,让她能更为敏锐地察觉到周边的光。她恍若一朵向阳花,属于她的春天似乎已经过去,但当大家都忘记的时候,她的春天还会再回来,那个时候,她才开花,开出属于她自己的花。
以梦为马,缔造纯真,花盘向阳,一路芬芳。
【第三束光——诗境之光华】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诗如禅,如顿悟——骤然风洞云散,黑暗隐退,你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如。
我不得不赞颂诗的国色天香,它是一种闪闪烁烁的东西,是嘱托,若是善于用诗,那么它的强大力量便足以挖掘出生活角角落落里的光明。而诗究竟怎么来的呢?我想,那心中充满至美的人,把整个自己都落实到纸面上,便是诗了。
曾经,有过一场夜晚的磅礴。雨拍打着家里阳台的扶手,淅淅沥沥也不间断,我躺在床上,却听得突然来了兴趣,欣然起行,去看雨。
“飘洒零落满苍穹,跅弛阑干洗乾坤。”这是脑海里突然蹦出的一句话。我惊愕。虽是从小爱读诗,哪知自己原来也有这般天赋?不免心底一阵暗喜。风声瑟瑟,明月柔情,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细致地品味黑夜里纯净的月光,它曾一度是不被我所在意的,从前的用处也只是帮着我在夜晚看得见事物罢了。可今夜,它美极了。我心中的情绪被这幅景象撩拨着,竟是睡意全无——“光晕里潇潇雨歇,虹弧外漫漫风号。”像是抓住了这幅景的美意,灵感便汩汩不停了。
这雨,这月,如鬓影衣香的清丽佳人,好似挥一挥手就能洗去世间所有的丑恶与俗气,古人叹月、赏月,都是出于对月的敬意和爱,想来也是,它的皎洁,它的朗照千里,又怎能不让人心生怜爱之心。清冷的月光杂着雨,仿佛洞彻了黑夜,我独自在夜深人静享受月的光明,享受雨的光明,捕捉这方平时被忽视的小小世界所散发的光,和它的沁人气息,美极!
“一夜雨声凉到梦,飒飒、绵绵。”我为这首“不请自来”的小诗落下了帷幕。
然而真的是“不请自来”么?我想并不是的。它是我在巧合中借诗的美艳捕获的光明,像美玲一样借美好捕获光明,她那般爱光明,许是她同我一样捕到了诗中的美意罢。
她心中的至美,是她独有的武器,而信仰光明则是她永恒的资本,她以诗为剑,攻克暗夜,以梦为地基,铸造起棽俪的城堡,她是城堡里尊贵的女王,是童话间穿梭的行者,是黯然时代的捕光者。她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即便寂寞,也依旧燃烧着,为时代捕获光亮,黑夜赐予她一双黑眼睛,她却用这双眼寻找光明,如此执着,如此用心,恰若一篇篇质朴的诗文,为美丽支撑起了一片最广袤的天地。
她心中的至美,如恋着太阳牵牛花,“一直向上,向着仓库的方向,接近那缕阳光”,花儿的蔓向着光攀着、攀着,一如她携诗之美向着光芒追着、追着;那船上的小家也是美,乘着清晨的微风扬帆,出了港是广阔的大海,“雾霭消散,小岛浮现,波光闪耀,鱼儿跳跃”海天茫茫之间,金色落日垂暮沉沉,斑驳的光点自在圆满,大海比花儿还美丽。
噗地一声,光点落在了她眸前的纸面上。
噗地一声,光点躺在了我身旁的书桌上。
渐渐照亮了我脑海中隐隐约约的一行小字:“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暖暖地,顿时心生一股干劲——想来我也是时候动身了,去捕捉属于我自己的光亮——那梦,那真,那充满善与美的未来。
作者: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九(9)班李昱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