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铁皮鼓教育之灵魂——《冬去春又来》读后感
- 2021-02-08 17:5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触摸铁皮鼓教育之灵魂——《冬去春又来》读后感
面对这位只有一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班主任——铁皮鼓,我自感惭愧。从2003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14年多,可我又有多少收获,多少提高?以前我还以为自己是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认识。然而当我“遇到”铁皮鼓——《冬去春又来》,拜读了《冬去春又来》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还是“无知”的,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又有什么成效?
铁皮鼓在书中描述了四次他与他们班学生徐克丁的“恩恩怨怨”。在认真研读了他与徐克丁同学的“风风雨雨”后,我突发奇想,假如我遇到徐克丁这样的学生后,自己又会怎样与他有什么样的“恩恩怨怨”?
第一次“过招”
感觉徐克丁最近表现不怎么好,于是我他找来和他进行交流。而他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让我很生气,于是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
铁皮鼓在与徐克丁“过招”时只说了句“我对你很失望”。
第二次狭路相逢
在我给大家讲明白了清理堆放在书桌上书的道理之后,我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清理好自己的书本。然而我很惊讶,竟然有人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这个人就是徐克丁。于是我只好提醒他必须改正过来。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我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课桌上的书籍依然是“涛声依旧”。他根本就将我的话没有当作一回事。他眼里还有我这个班主任吗?我严厉地指责他,然后坚决要求他马上将书本移走。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将书摔在了地上,我再也忍不住爆发了。我将他“请”出教室,然后等待他的是一阵“暴风雨”般的训斥。因为我要让其他同学知道“违背”班主任“命令”的后果。不能让他在其他同学面前树立起与我“作对”的情形——这样我以后的班级工作可不好开展了。在徐克丁的眼里,他好象没有把我这个班主任当回事情,刚开始他就这样,以后不知道还会怎么样的。根据经验,第一次我必须给他来个下马威,好让他知道我的“厉害”——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我是病猫。
铁皮鼓在处理这次事件过程中的态度始终是平和的,他没有因徐克丁不配合他的班主任工作而大发雷霆,相反,他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依然和徐克丁交流着。
第三次“冤冤相报”
在批阅作文时,无意中我看到徐克丁在作文中写了句“我对你也很失望”。徐克丁想干什么,怎么这么大的胆子?!上次清理课桌他公开与我为“敌”,给他讲了那么多的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现在他竟然指责我这样那样。我越想越生气,算了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看了徐克丁的“顽固不化”。他根本就不理解我的好心,所以我要当着家长的面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然后取得家长的支持。问题出在他徐克丁的身上,我在班级提出的要求多,那还不是为了大家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没有想到,他却认为我总是在“监视”大家。这是何等的冤枉呀,我能不生气吗?他还说“我对你很失望”,这样的学生思想有问题,我要让家长将他带回去,让他好好反思反思。
铁皮鼓又是如何做的呢?
铁皮鼓当然心里不是滋味,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大动干戈。相反,铁皮鼓以平常的心态用了近一下午的时间给徐克丁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足足有4千多字,字字读来都让人感到真诚。4千多字,字字显得都是那么的小心、谨慎。铁皮鼓生怕自己有什么语言上的不当伤害了徐克丁。如果是我我会考虑这些吗?4千多字的“交流”中,铁皮鼓每遇到事情首先是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当之处,所以4千多字的书信里多的是铁皮鼓()的自责,他没有丝毫责怪徐克丁的意思。在这封书信里,铁皮鼓完全忘掉了自己是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忘掉了自己面对着的是一个学生,因此铁皮鼓才有那么多的话要对徐克丁讲。“在对话中,师生必须相互理解,理解对方的观念、行为,然后不断进行交流,沟通。”“不应该是教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4千多字的言语,有血也有肉!这就是铁皮鼓。
第四次风波又起
晚自习时,我发现徐克丁在与其他同学在讲话。当我指出他的问题时,徐克丁表现出一种挑衅的样子。联想到上次作文事件,我毫不客气地说他是在装摸做样,他分明是在为自己狡辩。如果上次没有给徐克丁家长打电话,这次我一定要通知他家长。他的表现很不像一个学生的样子,顶撞老师,对老师一点礼貌也没有。如果徐克丁的家长不配合教育,他徐克丁以后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我就当没有这个学生,当他在这个班级中不存在。
这次铁皮鼓会怎么样?
铁皮鼓还是那么有耐心地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设身处地地从徐克丁的立场出发与徐克丁交流着。在这次的对话里,铁皮鼓将对话者视为一个男子汉。这次对话是两个男子汉之间的交流,铁皮鼓试图要化解他们之间的所有“恩怨”。这就是铁皮鼓,一个“生活在真实中”的教育实践者!“在大多时候,我们不能够使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好人’我们只能不断地影响他们,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人性之光。”
通过上面四次与徐克丁的”较量”,现在将我与徐克丁、铁皮鼓与徐克丁之间的结局总结如下:
我与徐克丁之间的结局:在我看来徐克丁是一个让人头痛、问题比较多的“问题学生”,这样的学生再教育也没有作用,相反有时候说的多了他会认为是老师在和他对着干,可能认为我总是在找他的问题,故意和他过意不去,所以他很可能视我为“仇人”,他也就在很多时候故意和我为“敌”。最终,我们之间水火不容。我也再懒得去理徐克丁了。在校园里我们行同路人,他不理我,我也装作没有看见他。
铁皮鼓与徐克丁之间的结局:铁皮鼓认为徐克丁是一个敢作敢为、个性鲜明的学生。虽然他后面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但铁皮鼓依然还是利用一切机会很坦诚地和他交流,一步步地进入了徐克丁的内心世界。徐克丁或许还是不断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逐渐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铁皮鼓不是在找自己的问题,不是和他徐克丁过意不去,铁皮鼓是尊重他的,所以他不再对铁皮鼓有“敌意”,慢慢地主动和铁皮鼓交流。徐克丁开始有了变化,他们最终会成为好朋友。
铁皮鼓在《冬去春又来》中提到“在这本书里你不到芳香鲜美,落英缤纷,听不到鸟语莺嘀,一路高歌,相反,却可能是坎坷不平,荆棘丛生。”“许多人看书是寻找帮助的,他们希望获得能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们希望能够有方便快捷的公式,他们渴望的是一把江湖上人人传说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倘若如此,这本书是要令你失望的。”
这本书的教育故事栩栩如生,个个都很真是,好像就是我们自己遇见的,历历在目。在这本书中有一把“倚天剑”和“屠龙刀”。这是一把看不见但却可以感觉到亮光闪闪、威力十足、事实在在存在的一把“倚天剑”和“屠龙刀”!那就是勇敢面对教育本身,充分尊重学生,不侵犯和伤害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又平等地和学生进行着精神的交流和交融。这就是铁皮鼓的教育理念,一个教育实践者的亲身体验,成功所在!作者:段建国,蒲城中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