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的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党
- 2021-03-13 14:23
- 经典名言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编者按: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为群众排忧解难。本期《党建》杂志与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4名党员志愿者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的感人故事。
季长山:立足岗位学雷锋
季长山1985年参加铁路公安工作,现任吉林省通化铁路公安处三源浦车站派出所副所长。从警多年,他一直以“做雷锋式好民警”为目标鞭策自己,先后被沈阳铁路公安局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被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吉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多年来,季长山不但管好了辖区12公里铁道线的安全,更是管起了铁路沿线老百姓的“闲事”,而且一管就是12年。他为村民修路、建桥,为体弱多病的老人寻医买药,手把手教会近百名农民工实名购票等等,做了很多好事。
2005年,季长山来到通沟车站警务区。这里地处大山深处,每天只有一趟旅客列车办理客运业务,铁路沿线的老百姓,买东西很不方便,既费时又费钱。为此,季长山印制了为民服务联系卡,逐村发给村民,他郑重承诺:不论谁家,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打个电话、捎个信儿,他一定尽心把大家的事情办好。他把警务区办成了“订货站”,常年为周边7个自然村的村民捎买生活用品、生产用具、药品等,成了铁路沿线村民信赖的义务“送货郎”。
在当地偏远山村,多数没有理发店,村民们理发,要走上半天到镇里去理发。后来,每次去铁路沿线工作,他的包里总装着理发用具。进到村里,见人家头发长了,就主动提出给人理发。各村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智障人员,都是他的服务对象。他还把理发业务扩展到了福利院。今年夏初,天气转热,他就抽出时间到柳南乡福利院,给六七位老人理了发。
朱伟玲:“光明驿站”温暖百姓
朱伟玲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供电公司一名青年职工,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几年来,她牵头组织和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6次。2021年起,和县供电公司团委设立“光明驿站”,关爱百姓生活,朱伟玲更是参与其中,忙前跑后。
“光明驿站”设立伊始,朱伟玲就与和县功桥镇考塘小学的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她为孩子们建立亲情档案,上面留下自己的电话,还有孩子们的家庭地址等,特别注明孩子本人的愿望。她告诉孩子:“放心吧,我会帮你们实现愿望的!”朱伟玲经常到学校来看望孩子们,不光倾听孩子们的诉说,还为他们积极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和渠道。
朱伟玲说过:“我觉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和县是劳务输出大县。4年来,朱伟玲坚持投身服务春运的“暖冬行动”。在该县汽车站和乡镇客运站,她和志愿者们开展安全用电、安全出行方面的知识宣传,给返乡旅客提供行程引导和行李提运等志愿服务。
“一路辛苦了,欢迎回家过年”。一句热情的问候,一声真情祝福。在寒冷的天气里,朱伟玲和志愿者们站在宣传咨询台前,用热情的问候和笑脸温暖每一位返乡人。
郑柏峪:“回乡”十九载让荒漠变绿洲
国资委轻工离退休干部局退休干部郑柏峪,退休后19年坚守在内蒙古阿巴嘎旗查干诺尔苏木(乡)治沙还绿,奇迹般地让已土地沙化的查干诺尔起死回生,被人们称为“治沙专家”、“草原卫士”。2021年11月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曾在查干诺尔苏木(乡)插队务农的郑柏峪,看到过去满目翠绿的草原正在变黄,富饶的沃土已渐沙化,决心要为曾经的草原天堂做点事。1998年底,为支持国务院机构改革,51岁的郑柏峪申请提前退休,毅然做了一名草原生态保护志愿者,将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草原。
19年来,郑柏峪每年在北京与查干诺尔苏木(乡)之间奔波,最多一年当中跑过10余次。19年如一日,郑柏峪一直坚持在查干诺尔进行草原生态治理,探寻改善生态的绿色种植,付出了千辛万苦。最初几年,去查干诺尔交通不便,只能乘坐长途汽车,路况又差,一坐就是十三四个小时。在查干诺尔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因为缺水,不能洗澡。睡在蒙古包里,经常有虫子爬进被窝里。平日里,郑柏峪生活极其俭朴,但对草原生态治理事业十分慷慨。他拿出了15万元作为治沙治碱经费。常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为什么又苦又累又搭钱,还要干下去。面对他人的不解,郑柏峪说道:“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做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