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的典故

  曾参是春秋末年孔子的学生,他提倡仁德,注重修身,并以孝顺父母著称,很受孔子的器重。
  有一次,孔子派曾参到费邑去办件事。曾参回到家中告别了母亲,便前往费邑。恰在这时,费邑出了凶杀案,凶手正好与曾参同名同姓。
  费邑的县令得到报告,连忙发出通缉令,通缉杀人犯曾参。第二天,有人从费邑回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大妈,你家的曾参在费邑杀了人啦!”
  曾参的母亲正在家中织布,她相信儿子不会干这种事,毫不犹豫地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
  说罢,她照常织布,根本不当一回事。过了一会,又有一个乡邻跑来说:“曾大妈,你儿子在费邑打死人了,官府正在捉他呢!您老人家还不快躲一躲吗?”
  曾母照常织布,连头也不抬,说:“我儿子不会打死人的,你不要听人胡说!”
  傍晚,曾母点上油灯继续织布,与曾参同族的一个青年急匆匆地赶来,说:“大妈,曾参哥在费邑打死人了,城门口贴着缉拿他的布告呢!你快逃走吧!”
  曾母听了,不由得害怕起来。她扔下织布用的梭子,翻过墙头,逃到娘家去了。
  过了几天,曾参在费邑办完了事,回到家里,乡邻们才知道闹了一场大误会。曾参赶忙把母亲从娘家接了回来。
  这则故事的作者最后议论说:“曾参的德行很好,曾母对儿子也非常信任,可是,有三个人来传告流言,就是连慈母也不能相信儿子的为人了。这说明流言是多么的可畏!”
  后来,“曾母投杼”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流言蛮语的可畏。(皇甫蓉)
  《战国策·秦策二》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