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射潮的典故

  五代时,临近海边的吴越国经常遭受海水的袭击。尤其是海水涨潮时,延伸几十里,波涛汹涌的潮水一浪接一浪地冲来,冲毁了万顷良田,毁坏了城墙,淹没了百姓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淹没,百姓无粮可吃,生活困苦。

  怎样治理海水成了摆在吴越统治者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吴越王钱镠多次召集大臣们商讨解决办法,最后决定修筑一个坚固的捍海塘,抵住汹涌的海水。

  为了共同的利益,百姓和官员们齐心协力修筑捍海塘。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筑,捍海塘即将竣工,大家都很高兴,心想:

  “这下子我们可以不再为海潮发愁了,可以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了。”

  正在大家准备为此庆贺的时候,又一次海潮袭来。这次海潮来势极其凶猛,涨潮速度快,潮水量大,海水以惊人的速度虎啸龙吟般地向岸边奔驰而来。

  顷刻间,吴越大地上一片汪洋。即将竣工的捍海塘被冲垮,许多人淹死。

  潮水退后,钱镠领着官员们来到捍海塘,看着被海水冲击后留下的残垣断壁,看着被淹死的百姓的尸体,听着一声声令人伤心的悲泣,钱镠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心想:

  “海潮迅猛,威力很大,我们也以巨大的威力将其挡回去!”

  于是,他命人采来山阳的竹子,让造箭师打造了三千只箭身,上面捆好鸿鹭的羽毛,羽毛涂成红色。然后又令铁匠炼出刚火之铁铸成箭头,接到箭身上。等潮水到来时,钱镠命水犀军以五百支强驽迎射潮头,迫使潮水后退。三千只特殊的箭威力极大,终于震慑住了潮水。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箭射潮水”,那是无济于事的,但这反映了人与自然作斗争的一种英勇气概。

  后来,“钱镠射潮”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气概勇武;或用以咏吴越风物、江潮等。(丁双双)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自注》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