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货殖列传

  司马迁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一篇,出自列传的第六十九卷。这一卷是专门记叙那些从事“货殖”活动的人物的,货殖的意思就是利用货物来进行生产与交换,从中求得利益的活动。可以说这卷是专门记载有杰出贡献的商人的一卷列传。

  司马迁画像

  在司马迁的自序中,也向人们阐述了写这篇列传的动机和意图,主要是想要介绍过去那些富商们致富的方式。全文记录了从春秋时期开始到秦汉以来的一些大商贾,比如范蠡、自贡、白圭等。通过描述这些成功的商人们的言行、事迹等,以及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包括生产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等诸多方面内容,来阐述他们的致富方式,并且表达了司马迁自己关于经济方面的一些思想,一边后人能够观摩学习。

  在《货殖列传》中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学思想,司马迁认为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都市的出现都是自然顺势之下的产物,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本能,又有为了其实牺牲财富的能力,因此在这两种本能之下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自然经济发展。

  司马迁还指出了政府不应该过多的干预民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相信人民的力量,首推道家的“天道自然”。还主张整个社会农虞工商并重,并使得这些行业能够相互依赖,相互牵制,已达到共同发展的状态,司马迁能够注意到社会自然经济并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司马迁的经济意识也是十分超前的。

  司马迁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是个怎么样的人,历来都有很多学者、大家对其评价,但这些评价也都是基于他们对司马迁的了解。所以我们也能从司马迁一生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来判断司马迁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司马迁雕像

  首先司马迁是子承父业,司马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交给了司马迁这个重任,顶住司马迁要做太史,完成祖辈们的心愿。而司马迁也依照父亲的愿望做了太史,而且还将编写史书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对待。这样看来,至少能够说明司马迁是个孝顺的人。司马迁年轻的时候游历山水,看遍风土人情,也许许多文人结交,所以司马迁应该是个随和的人。

  另外司马迁在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不跟风贬低李陵,而是根据李陵的的性格来做一些判断,站出来为李陵说话。虽然最后结果有些意外,但是不能不否认司马迁是一个非常有原则,不跟风的人。唯独他一人站出来为李陵说话,也更能看出司马迁的正义与勇敢。

  遭遇宫刑之后,司马迁也曾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后他却忍辱负重坚持了下来并且完成了《史记》这部传世巨著。司马迁能够忍辱负重也说明了在司马迁的心中,理想高于生命,责任超越生死。而司马迁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与摧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司马迁心中那股强大的力量,那种充满毅力和决心的力量,跨越生死和屈辱,让司马迁在黑暗的岁月中更加奋发图像,实现理想。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一二,司马迁说写《史记》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要从中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时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做一个更全面的剖析。

  司马迁广场塑像

  第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因,是为了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司马谈要编撰史书的宏伟愿望。而且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对于史官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心里应该是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是想要继承《春秋》中所传递的精神。司马迁对“春秋之义”是非常推崇的,这和早年间司马迁和董仲舒等人的结交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司马迁想要传承孔子的真意,将《春秋》中的褒贬精神,在自己的《史记》中继续传递下去。

  第三,写《史记》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使命,一个史官的事业就是撰写历史,将历史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令后人对历史有所了解,有所评价,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责任。司马迁正是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并且停留于此。司马迁不但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完成了一个史学家的使命。

  司马迁的贡献

  司马迁之所以能够被后人所称颂,还是因为司马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做出了贡献。很多人认为司马迁撰写《史记》就是司马迁的贡献了,其实并不然。后人也有对司马迁的贡献做了详细的总结,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到底有多伟大。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最重要的还是史学上的贡献,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历史学家之一。司马迁将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此也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可见司马迁在此方面的贡献。

  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在经济学上提出了“市场机制”的构思,司马迁强调国家可以不用过多的干预经济的发展,经济规律自行调节市场经济,这个前卫的观点也是司马迁的贡献之一。另外,司马迁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对孔子的教育圣人形象也是由司马迁开始奠定的,确定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地位。除此之外司马迁在天文历法上也有颇高的成就,曾和汉武帝等讨论过历法的改革。

  司马迁还是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这和他早年游历山水的经历分不开。司马迁著有多部地理专篇,对山川河流,都城郊区都有详细的记载,就连少数民族的信息也有涉及。还有就是司马迁在文学上的影响,《史记》对后世的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创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

  形容司马迁的成语

  司马迁作为中国历史的伟人,断不敢随意评价,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我搜索一下形容司马迁的成语,大多关乎坚忍不拔身残志坚之类。这样形容当然贴切,但是总觉得形容司马迁的成语不能只拘泥其精神和身体上。形容司马迁的成语我认为在其成就上仍可加以描述,比如鸿篇巨制、恢弘巨著、震古烁今、名垂青史等更加在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伟大。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的编写《史记》过程中可谓历经艰辛,十二岁就开始遍访全国各地,收录详实的材料历史资料。在身受宫刑之后忍受着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折磨,仍然坚持完成《史记》的编撰,这份精神不得不让人叹服。原本恢弘巨著这类成语是形容《史记》的成语,但我觉得作为形容司马迁的成语会更为恰当。

  司马迁历时十三年,写下一百二十篇共计五十二万余字,前后收录了跨度三千余年的历史,能够完成如此宏伟的工作,司马迁名垂千古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身体遭受折磨之后仍能坚持编撰,这不是坚强形容的那么简单,更应该是坚忍,坚强隐忍。不管形容司马迁的成语有多么多多么贴切,就算所有的成语在司马迁以及司马迁的史记面前都是苍白无力。司马迁的《史记》是无韵之离骚,悠悠唱响了华夏的千古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潮流中,司马迁是前三千年的掌舵人,在书本上书写着华丽的诗篇。

  司马迁的小故事

  司马迁小时候是在自己的故乡韩城生活的,常常帮助家里干活,因为父亲也是史官的原因,所以司马迁从小就开始学习古代的史书。

  司马迁

  一日,马上就要吃饭了,司马迁的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对司马迁说,我最近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教导你看书,你自己也整天都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现在趁着饭还没有熟,我就教你读书吧。于是父亲就开始准备教司马迁读书,司马迁却说这本说自己已经看过了,还可以背下来。并且还把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

  父亲对此非常的惊讶,他不相信司马迁是神童,可究竟司马迁是怎么背下来的,父亲对这个也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准备赶着羊出门了,于是司马迁的父亲就悄悄地跟在司马迁的后面。父亲跟着司马迁翻过了村东的小山,又趟过了山下的小河,来到了一块水草丰盈的洼地上,司马迁把羊赶过去吃草,他自己就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书本仔细开始阅读了起来,逐字逐句在认真的诵读,父亲目睹了这一切,感觉到非常的欣慰,也明白了司马迁为什么能够背诵史书了。

  这个小故事虽然没有史实可以考证,但是司马迁学贯当时的古今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司马迁也一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这背后的辛苦也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所以有这样一个故事的出现,也并不是偶然。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