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儿子

  唐太宗的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是后世敬仰的明君,是万人瞩目的“天可汗”,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但是这样一位辉煌一生的君王,主导了玄武门之变的君王,他的儿子们又是如何的呢?

  李承乾图片

  长子李承乾,后来的恒山王。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因此叫“承乾”本来虽是长子,但是腿脚不好,即使作为储君,依旧惶恐,李承乾成年后沉迷于酒色,甚至谋反,最后被废,死在了发配的途中。二子李宽,即楚王,过继给了楚哀王李智云,早夭。三子李恪,即吴王,李恪才德兼备,却在房遗爱谋反一案中受冤而死。四子李泰即魏王,也因太子之位而死。五子李祐,即齐王,因为发动叛乱被赐死。六子李愔,因房遗爱谋反案受牵连,被贬为庶人,发配巴州。七子李恽,被诬告谋反,因为害怕而自杀;八子李贞,因为反武则天失败,自尽。九子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虽然没有被杀,却将李家天下交给了武则天。十子李慎,被武则天所杀。十一子李嚣,十二子李简,都在封王后没多久去世了。十三子李福,即赵王,虽无过,却也无功,得以善终。十四子李明,于太宗晚年与人谋反,最终自杀。

  唐太宗的十四个儿子,只有李治和李福得以安享晚年,其他的要么死于非命,要么因为争夺太子之位或者皇位而死。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样的结局,不知唐太宗想到过没有?

  唐太宗年号

  唐太宗是唐朝的时期的皇帝,唐朝最鼎盛的“贞观之治”便是由他创立的。而之所以是贞观之治,是因为唐太宗的年号——贞观。

  唐太宗图片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观”二字,就是取自于《易经·系辞下》中的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当顺应这规律的发展。因此,“贞观”大概就是顺应规律的意思。宋朝理学家朱熹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贞,即正;观,即示。“贞观”即正示,这里朱熹要我们正示的就是社会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唐太宗的确在正示历史,正示社会的发展。

  唐太宗定年号为“贞观”,大概就是因为他深知顺势而为的道理。在唐太宗后来对国家的治理上,处处体现“贞观”二字的含义。唐太宗即位后,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顺应民心,推行了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福泽百姓,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设立谏官一职,虚心纳谏,魏征便是当时著名的谏臣。唐太宗勤政爱民,他执政期间,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现象。

  盛唐风貌我们无法想象,只知道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更有多国使节来访,周边藩国上供,唐朝也成为当时的“天朝”,唐太宗更被称为“天可汗”,后人将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唐太宗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篇很多人上学时候背诵过的课文,讲述的就是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一些事情。

  魏征剧照

  魏征是一代良相,很正直,正直得皇帝都觉得这老头很凶。李世民喜欢看一些隋炀帝的事情,他问魏征,为什么隋炀帝文化水平也不错,怎么干出那么多荒唐事,魏征告诉他,隋炀帝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不奉行,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意见,闭塞言路才会导致那些荒唐行为。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很好,所以在李世民的一生中,他一直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去处理国家事务。

  魏征对于太宗的态度,就像严厉的父亲对待儿子一样,他从不留情面,有一次和太宗在朝堂争执,面红耳赤,魏征却毫不让步,太宗下朝之后就对皇后说,迟早有一天杀了这老家伙,皇后却劝说太宗,君主英明,大臣才会直言进谏,太宗一下就明白了。

  从太宗第一次正式接触魏征,太宗就被他吸引了,因为魏征是因为被告发帮助太子,并劝说太子杀掉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问魏征为何挑拨他们兄弟感情,当大家都以为魏征要玩完的时候,魏征却说如果太子听他的话杀了李世民,事情便不一样了,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觉得魏征很正直,于是就留作己用。

  可以说,唐太宗的人生不能缺了魏征,如果缺了他,太宗也许并没有那时的政治成就,魏征的一生也少不了太宗,正是太宗给了魏征展示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他们是一代明君成就了一代名臣。

  唐太宗百字箴

  《唐太宗百字箴》是唐太宗写给大臣们的一篇劝诫,全文百字,后世很多人会用这百字箴写书法作品。《唐太宗百字箴》全文主要意思是写百姓很辛苦。种地的农民忙了很久,却不能有多余粮食;织布的人一直很辛苦,自己却没衣服御寒。

  唐太宗百字箴书法作品

  咱们这些人一天吃三顿饭都要想到这些种地的人,穿衣服的时候要理解织女的辛苦。衣服里的一针一线,碗里的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像我们这些人,不耕作,不织布还享受这些劳动成果,应当寝食难安,不要觉得理所当然。要跟有德行的人交往,不要跟那些于自认毫无益处的人做朋友。只能拿自己应该拿的钱,绝不可贪,不要贪杯。不要随意搬弄是非,克己勤俭。若是你们各位大臣能做到,那就能保证自己的功名利禄可以长长久久。

  其实唐太宗百字箴主要是劝诫大臣,要知道百姓辛苦,不可以骄奢淫逸,要自律,主要意思也在最后“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你们这些臣子要记住这些训诫,否则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是混不下去的。也正是太宗自己带头做出榜样,并且设立完善的制度纠察官员,使得当时的政治非常清明,百姓能够从大隋朝的重压下缓过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现在存下的一些《李世民百字箴》,大多是后世书法家的一些作品,书法作品广为流传,说明李世民留下的不仅仅是当时的为官做人之道,也为后世所用。

  唐太宗的妃子

  唐太宗李世民,一身都在为国为民,创下了不朽的功绩,而对于他的感情史,相较于其他帝王而言,也有为人称道的地方。唐太宗的妃子中,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八位。

  文德皇后图片

  第一位是文德皇后,众人可能更习惯称之为长孙皇后。如果说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那么文德皇后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后。玄武门兵变,长孙皇后功不可没。长孙皇后既有女子的温柔,又有男子的胸襟和气魄。她一身都尽心的辅佐李世民,留下了三十卷《女则》。在她逝世后,葬于昭陵,李世民为她建造高台,每日遥望,李世民死后,更是与她合葬昭陵。

  李世民的第二位妃子便是杨妃,杨妃是隋朝公主,很早就嫁给了李世民,为李世民生下了吴王李恪,李世民曾想立她为后,因为她的身份而被群臣反驳,只得作罢!据说最后也葬在了昭陵。

  第三位是阴妃,阴妃为李世民生了个儿子,叫李佑,李佑后来谋反被赐死,阴妃也受到牵连而死。第四位是燕妃,燕妃的记载不多,为李世民生下两位皇子。第五位是贤妃,即徐慧,徐慧天性聪颖,对李世民死心塌地,最后随李世民一起去世了,死时才24岁。第六位是韦贵妃,韦贵妃容貌倾国倾城,也是李世民做秦王时嫁入秦王府的。第七位是杨氏,她原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没有被封为妃子,却成了李世民少有的人生污点之一。

  最后一位便是武曌,即后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武曌原叫武媚娘,是唐太宗的才人,后来出了“武代李兴”的说法,被贬出家做了尼姑。

  唐太宗不徇私

  唐太宗是历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很兴荣的,而当时的大臣也都很忠诚,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进谏,不会刻意阿谀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时,也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不会随意徇私。

  唐太宗像

  一次,还是他做秦王时,就在门下做事的官员犯了错,找来求他饶恕,李世民有些为难,念及旧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职,可是遭到了魏征反对,觉得他做秦王时,在他手下的人数颇多,如今都是天下四处都有,要是都犯点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旧情,饶过他们,那那些进谏的官员不就无法声张正义了,所以觉得那样做可能让进谏的官员寒心,以后不愿直言提议事情了。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赞成,觉得魏征说的没错,自己以前是秦王,只是一个府邸的主子,什么事随意些,也没什么关系,可是做了皇上,就是全天下的主子了,就得为天下人做主,做事就不可以为了私人情面,而不估计结果,所以当即就将那个官员撤职,并送了些礼物,将他送出了宫去,让那个官员只得含泪离去。

  当然一批忠臣,就少不了一个明君,如果君主昏庸,作为如同陪伴老虎的臣子来说,为了活命,难免会虚言假话敷衍皇上,所以李世民对自己也是要求严格的,只要是忠言,都会采纳。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