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一生

  王勃的一生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王勃图片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咏风 王勃

  王勃是我国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650年。王勃一生写下无数的诗篇,而《咏风》就是其中一首。

  王勃画像

  《咏风》全文是: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是王勃创作于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

  《咏风》这一首五言律诗的大致意思是:在刚刚到来的初秋时节,山林间吹来一阵阵清凉的冷风,使得山林件变得十分的清爽宜人。这些初秋时节的冷风,将山林之中的烟雾以及云蔼全部都吹散了,令山林间的人家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山林间的冷风本来都是来去无声的,但是山林间的冷风的吹起以及它的停留,仿佛都带有来真真切切的感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山林间变得十分的安静,这时,山林间的冷风便又开始席卷,使得山林间有充斥着一片片松涛声。

  王勃之所以会写下这一篇诗篇,就是因为王勃十分的喜爱风。在宋玉的《风赋》当中这样写道: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赞扬了风所拥有的高尚品行。王勃与宋玉义阳,十分的崇尚风的高尚品行,通过赞扬风的高尚品行,来表达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如风一般,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咏风》这一首诗,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来教育中小学生,要想风学习,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王勃的诗

  王勃是初唐的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流传于世的诗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等等。

  王波画照

  王勃的诗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同时又兼有新时代的气息,壮阔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不同诗句间各有其独特的味道和意境。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如《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等等都是经典之作,在这些古诗中,王勃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嘲讽,同时又饱含了对于穷苦大众的理解和同情,在这些作品中,王勃继承了六朝的华美辞藻,结合了乐府民歌的传统,给人以全新的境界感受。

  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中的翘楚,虽写离别之情,却落脚于相互勉慰,意境开阔,少了离别的伤感嗟叹,多了文人雅士的豪气和才情。而《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情怀,表达对于未卜前途的迷茫和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和忧虑,也有的抒发的是千里羁客的情感,或是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或是伤春感怀,寄托理想。

  王勃的诗不仅言之有物,更注重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的改进和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明代学者胡应麟赞誉王勃的诗为“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对王勃的评价

  在唐代大诗人中,人们对王勃的评价普遍较高,不仅因为其少年成名,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诗坛神童,更因为他早年创作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名垂千古,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王勃剧照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杨炯,在他的《王勃集序》中提到,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无怪乎太常伯刘公对其文采亦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对王勃的评价可谓高大上。

  王勃因诗才而得唐高宗赏识,未及弱冠便已位列朝臣,原本是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才俊,然而人无完人,在才学上独树一帜者,往往性格孤傲,自视甚高,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王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其就任朝散郎期间,王勃与沛王李贤等诸王斗鸡取乐,乘兴而作《檄英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其实王勃受此打击,并非真的因《檄英王鸡》而触怒龙颜,乃是因才高而被政敌所妒,故而杨炯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

  王勃被逐后,便去游蜀,兴致高时与杨炯等一众诗坛好友白日纵酒,挥洒文墨,驰情于诗词歌赋。不久后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官奴曹达,犯下大罪,而至再也无缘官场,只得颠沛流离,于二十七岁这年意外溺水,郁郁而终。纵观王勃的一生,虽不乏灿烂光辉,却也终逃不过天妒英才的命运,因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往往是赞誉文采之余,也多了几分哀婉叹息。

  王勃展才

  身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少年之时,就已经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而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在唐朝都督阎伯屿的宴席上,即兴王勃展才写下的《滕王阁序》。

  王勃画照

  《王勃展才》这一篇文章的大意是:

  王勃在写下《滕王阁序》这篇千古名篇的时候,年龄仅仅只有十四岁。当时的唐朝都督阎伯屿并不怎么相信王勃的文采,在阎伯屿宴请诸多文人雅士的时候,虽然王勃也在场,但是阎伯屿却为了人之间的女婿在众人前面长脸,在宴会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将题目告诉了自己的女婿。

  众人知道阎伯屿的想法,都不去与阎伯屿的前面卖弄。但是王勃却因为喝多了,没有谦让。阎伯屿十分的生气,便命令下人随时将王勃的文章报给自己。

  刚开始,下人上报的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便笑道:“是老生常谈罢了”。当下人上报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阎伯屿便开始沉吟不语。直到下人告诉阎伯屿王勃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起来,说到:“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天才,这篇文章也将会流传千古”。最终众人也都欢笑着结束了这次宴会。

  从《王勃展才》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王勃拥有很高的才能。在唐朝这样一个重视知识分子的时代,王勃本来应该成就一番事业的,但是却英年早逝。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就溺水身亡了。

  王勃 滕王阁序

  在诗歌盛行的唐朝的影响下,也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诗人,王勃便是其中非常出名的一位。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他曾与写过《从军行》的杨炯,卢照邻还有写过《咏鹅》的骆宾王四个人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一生中写过很多首诗,但给后人留下深刻影响的恐怕还是要数他的《滕王阁序》了。

  王勃画照

  王勃,字子安,是汉族人。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的他,更是凭借《滕王阁序》让很多人又一次知晓了他的名字。《滕王阁序》的体裁是非常有名的骈文。这首诗叙述的是在王勃参加一次宴会的时候写的,当时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在场,本来打算是让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来露一手的,没想到虚让王勃时,他竟真的应了下来。不过尽管如此,这首诗序也得到了阎都督的赞赏和喜爱。在这篇文章中,王勃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通过作用冯唐和李广有才华却不被重用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情。

  同样,在王勃的这首诗序当中,深受后人喜爱的还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不仅通过对偶的手法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王勃仕途不顺,内心的孤寂之情。王勃《滕王阁序》这首诗不仅仅是王勃给宴会助乐写的,同时它也是当时王勃内心的一个真实反映。作者把很多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了这首诗序当中。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