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粥麦饭

  那个太学生名叫邓禹,南阳新野人。他跟刘秀在长安同过学,比刘秀小七岁。两个人挺合得来,成了知心朋友。邓禹听说刘秀在洛阳修理宫殿,就赶去找他。到了洛阳,才知道刘秀已经走了。

  原来,刘玄要安抚河北的各路兵马,把这个差使交给了刘秀。刘秀拿着大司马的节杖,到河北去了。邓禹就沿路追上去,一直追到邺城[在河南省临漳县西],才把刘秀追上。

  同学好友见了面,那份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刘秀说:“老朋友跑了这么多的路赶来,为的什么呀?”邓禹说:“我想替您出点力,将来也好留个名。”刘秀就留着他在一间屋子里睡。邓禹挺正经地说:“现在山东还没安定下来,象赤眉那样各占地盘的多得很。刘玄庸庸碌碌,自己没有主张。他手底下的将士光知道贪图财帛,没有远大的志向。你这么下去,也成不了大事。依我说,不如搜罗人才,争取民心,创立高帝的事业。”刘秀一听,这话正说到了他的心眼里。第二天,他就吩咐手下人称邓禹为邓将军。还叫邓禹跟他住在一个屋子里,有事情好一块儿商量。他们两个的心思给另一个有心人琢磨出来了。那个人就是冯异。他也对刘秀说:“人心思汉,已经不是一天了。现在刘玄的将士们乱打一气,老百姓很失望。一个人挨饿挨得久了,有点儿东西吃,就够满足的了。应当赶快派人分头到各地去给老百姓伸冤,宣扬汉家的恩德。”刘秀听了很同意,就让冯异他们到附近各县去考察官吏,安抚百姓,释放受冤的囚犯。自己带着部下,往北到了邯郸。

  邯郸有个汉朝宗室的子弟叫刘林,他见到刘秀向他献计说:“赤眉在河东[黄河东边],只要掘开了河堤,把水灌到河东去,赤眉非淹死不可。”刘秀一想,掘开了河堤,老百姓不也得遭殃吗?用这种办法,怎么能夺取天下呐?就没去理他。过了几天,刘秀又带着人到真定[在河北省正定县]姓去了。

  刘林碰了一鼻子灰,越想越别扭,就打算自己起兵。他找了一个算卦先生,叫王郎,请他算个卦,看是凶是吉。王郎看刘林撅着嘴,知道他有心事,就细细盘问起来。刘林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王郎说:“我有个主意。头些日子长安有个人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名叫子舆,王莽说他是冒名顶替,把他杀了。你不妨冒充刘子舆,就可以号召天下了。”刘林说:“你自己去冒充,不是一样吗?我来帮你登基。”王郎一听甭提多高兴了,连忙说:“行!咱们说在头里,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么着,两人就对天明了誓。刘林联络了一些人,打起刘子舆的幌子,没几天工夫,召集了好几千人。他们就立王郎为天子,刘林为丞相,向邻近的州郡发了通告。赵国以北,,辽东以西,许多州县都起来响应,王郎的势力就突然强大起来。刘林还出了十万户的赏格,要捉拿刘秀。

  刘秀知道自己力量单薄,没法跟王郎拚,回去的道又给截断了,只好再往北走,到了蓟州[在河北省蓟县,蓟jì]。蓟州有个叫刘接的,他贪图那十万户的赏格,起兵响应王郎,要捉拿刘秀。刘秀他们慌慌忙忙跑出了南门,往饶阳[在河北省安平县东]方面走去。走到半路,大伙儿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冯异向老百姓讨来半碗豆粥,送到刘秀跟前。刘秀捧起碗来,几口就吞下去了,好象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好容易磨蹭到饶阳,大伙儿饿得头昏眼花,都支持不住了。刘秀看到路边有一座传舍[就是驿站],有了主意,就叫大伙儿大模大样地走进去,冒充是王郎的使者,吩咐传舍里的官员赶快摆饭。饭摆上了,随从的人一瞧见有了吃的,大伙儿就抢开了。传舍里的官儿起了疑,心想:“哪儿有这号使者?怕是冒充的吧?”他就一边敲鼓一边喊:“邯郸将军到

  了。”大伙儿一听,脸都白了。刘秀一想,逃也逃不了啦,索性壮着胆子对那个官员说:“请邯郸将军进来见我!”那个官员哪儿去找邯郸将军呐,只好糊里糊涂敷衍了几句了事。刘秀他们吃完了饭,又大模大样地离开了传舍。刘秀听说信都[在河北省冀县东北]太守不肯投降王官郎,就向信都方面走去。

  他们一路跑到南宫[在河北省新河县东南],下起大雨来,衣服全湿了。刚巧瞧见道旁有个空的传舍,就躲进去避一避。冯异抱来了一大捆柴火,又找吃的去了。邓禹见屋里有现成的灶,就忙着生起火来。一会儿,火着旺了,刘秀给大伙儿烘衣服。冯异找来了一点麦子,大伙儿七手八脚地煮成麦饭,半生不熟地就这么吃了点儿。又歇了一会儿。雨停了,他们赶紧动身,象难民似地又走了一百来里地,才到了信都。信都太守任光跟和成太守[和城,是以前巨鹿郡的一部分]邳彤[pī-tóng]都不肯投降王郎。他们也有点军队,可是已经成了孤军,正担心着呐。一听到刘秀他们到了,不由得都高兴起来。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