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爱情编年史——《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 2021-02-08 23:19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心得体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一本有完整时间轴的爱情编年史”,刚合上书页,我这样归纳道。
从情窦初开时的相遇,到费尽心机的接近,第一次通信时明明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却躲在厕所里紧张得浑身发抖,一直到最后“一生一世”,六十年的爱情长跑让人动容。然而,除了感动之外,费尔明娜私定终生后突然又反悔让我读时感到讶异,阿里萨后来拥有的众多情人也让我吃惊。
可是细细琢磨,是啊,并非所的爱情都如卡西莫多,如果说《巴黎圣母院》适合二十岁追求爱情的年轻人看,本书更适合我这样,已过而已,迈向不惑的人来品味吧。
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当然是爱,那他对别人就不曾有爱意吗?那些曾让他反复想起的女人们,那些陪他度过最困难时间的女人,那默默牺牲自己只为了成就他事业的女人,那在半夜三点只凭暗号就为他开门,听他倾诉的女人,甚至那为了他自杀,让他终于与一辈子的夙望在一起的时候,仍然关上门好好痛苦了一场的女人。
难道不是爱么?
“死亡唯一的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那么,为了阿里萨自杀的阿美利加,大概并不觉得痛苦吧。
阿里萨是不幸的,他在自己所追求的幸福门外,等待了将近一辈子。阿里萨是幸福的,这一辈子,有那么多女人慷慨地给予他爱,不求回报。阿里萨是宽容的,尽管费尔明娜如此对他,他的爱却始终如一。阿里萨是残忍的,他在等待一个残忍的人时,又残忍地让多少人白白等了他?
反观费尔明娜,一生的经历则寡淡得近乎愚蠢。她轻易地相信了青春所带来的冲动,私定终生却没有细想过阿里萨为了找到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于是又同样轻易地因为他的外貌而轻视他,几乎一瞬间便抛弃了他。因为吃惊与嫉妒而迅速的嫁给了乌尔比诺,明知是“浮华而已”却仍旧买回一堆看过即忘的破烂,任由它们占满了人居住的空间。尽管阿里萨最终俘获了她的心,却并不是被他一辈子的坚守所打动。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是最最幸运的,毫不费力就赢得了全城最具声望的男人的心,同时又获得了阿里萨一辈子的爱:一辈子以德报怨的爱。尽管,她到最后也未曾学会爱,说什么“如果一定要做那见不得人的事,那就做吧”,七十二岁高龄了说脱掉上衣的话阿里萨“不会喜欢的”,拜托,那个男人爱了你一世,难道渴望的只是你的身体吗?肤浅,傻瓜。
为什么同样是人,对爱的感知,一辈子的收获与付出,相差能如此之大呢?书中有一句话,“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我倒不愿意采用这句简单又毫无根据的妄论。阿里萨的爱与被爱,源于他母亲的敏感与多情。妈妈对他的鼓励与安慰,一直以来充满爱的培养,使他在母亲过世后仍会到她房间里寻求心灵的平静。母亲鼓励他爱她,不是为了她家的地位,更不是为了财产,只是简单的:因为他爱。
同样是单亲家庭,反观费尔明娜的父亲,他一心只希望女儿嫁入豪门,为此不惜一路无言带她外出几年,与亲戚大吐苦水。犯罪行径败露之后一个人死在故乡,他的女儿呢?甚至没有想过为了父亲回去一趟。
所以,爱情怎么会是本能呢?爱情是果实,成长的经历中所获得的爱便是土壤。爱情是光明,而太阳则是它的源泉。只有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能力感知爱,散播爱吧。作者:长沙市直青年读书社 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