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8 12:3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读书之《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在乌合之众已经被用烂的今天,这个词被提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我自问一句不是为了引出这本书,而是想知道当年作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译者)缘何会思考这个群体问题?
这本书的英文名称为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据译者冯克利说民国十六年,商务印书馆亦出版过该书中文译本,书名《群众心理》,译者吴旭初。个人觉得乌合之众一词已经带有一定主观色彩,论客观性而言,还是群体心理好。作者勒庞写这本书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那段时间有法国人浪漫的疯狂,更多的是失序状态下的混乱与黑暗。基本上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变革,那么不同的国度的群体是否是一样的呢?
文化(思想、观念、信仰等)暗流涌动推动文明变革,众多历史事件只是浮上水面的冰山一角。群体的崛起便是文化变革的结果之一。个人进入群体之中便获得集体 心理----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将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因群体传染导致的无意识现象,就像个体被催眠一样。作者说群体“冲突、多变、急躁;只会被极端感情打动”,因此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应该“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而非正常的说理。我在想每一个种族、国家、社会等都是一个群体,大家最初聚到一起会因为共同的文化,文化则衍生出规则,进而衍生出制度。
那么这个所谓的文化是什么呢?宗教?信仰?我觉得就是大家都信奉的东西。在社会的初始形成时期,大家都信奉或敬畏的东西会被高度提炼到一个所谓图腾之中。在初始的图腾形成之后,后面的个体经过从出生就开始的耳濡目染也会无意识的就信仰这个图腾。个人觉得这个图腾就像催眠的协助 物件 一样,无时无刻都在灌输图腾背后的文化意识。
至于这个图腾背后的文化以及衍生出的规则,则是经历世世代代博弈之后的结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个人觉得演说家不断重读的断言也是如同图腾一样,读后感.通过语言催眠个体——个体加入群体便进入催眠环境,演说家的重复断言则是加深个体被催眠的程度。作者说群体领袖的动员手段为“断言、重复和传染”,其实小到销售广告,大到一国统治,都有着相通之处。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会接受教育,统治者需要向我们灌输的思想(尤其是zz思想)便是通过三个手段不停的出现在课本上、老师口中、街边的宣传栏上、电视频道中等等,如果我们没有接受这种类型的知识,那么我们会成为一种什么样的性格呢?(但是我现在能想到的却是如果不学习shzy,就极有可能学习zbzy,两者有好坏优劣之分吗?就目前对所谓民主的反思而言,我觉得没有。)销售广告也是一样的,明星不同的重复同一句简短的广告语,将广告语无孔不入的植入我们的思维之中,这与催眠无异。这种催眠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如同群体的特质,个体总有对某些特定的需求,如安定、齐心协力等,这个时候群体就会正向放大群体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尽量避免群体的无意识特性带来的负面效果,而且当我们加入群体之中的时候熟悉群体特质,让自己保持清醒。
回到开头的两个问题。我认为作者写作的背景正好是群体混乱的年代,痛心疾首之下的反思。群体已经都已经无意识了,所以不同国度的群体应该就没什么区别了吧。
闲情偶寄,闲时偶思,有意思。
PS:对了,搜了一下译者冯克利,看看他的译著,肃然起敬。
PS:最近感冒了,嗓子疼,头晕,但还是坚持写完这一篇(还是对自己有要求好一点),给自己点个赞。感悟:越是勤奋思考,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心情越是好一些诶。作者: Ali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