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芳华》有感1500字

  • 2021-02-08 10:2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青春易逝,芳华永驻——读《芳华》有感1500字心得感想范文:

  很多年没看电影了,应该是居委会组织的活动,给了抗美(作者的妻子)她们时装队20几张票。有幸奢侈了一把,这可能也是生活对我的一种回馈吧。说奢侈了一把,并不为过,从音响、设备、环境这几方面和记忆中的“看电影”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

  《芳华》在微信上炒的很热,想看一看内容上究竟和过去有哪些不同,又是冯小刚执导的大片,所以更想一睹究竟,这些年不看书了,感觉自己明显老化,恐离痴呆也不远了。这几年甚至连莫言获奖的《蛙》都没看过,不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什么模样,明显的落伍。

  文艺作品主要是给人以教育的,那继芳华之后,又能给人以什么启迪呢?故事的情节和背景是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历史,是小人物平凡的生活。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坚守与奋斗却没有美好的结局,似乎也不符合善有善报的逻辑,可我看了却并不悲伤,因为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可再仔细一想,又好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似乎很合理,又似乎不合理,但那就是生活本身。

  网上对刘峰的评价和看法有很多,在众多纷扬的赞美声中,不乏有对他产生质疑的:一个人真的就可以活得那么纯粹吗,他就没有一点一己私欲吗?那种咬着牙也得坚持的付出不是为了善良而善良吗?我觉得那个刘峰是纯粹的,也是快乐的。

  正如电影中我们看到的,生活亦或幸福亦或艰苦,他都没有放弃心底的良知,这说明他不是在刻意坚持或证明什么,只是在遵从自己的本性和本心。

  为什么人们会对刘峰的所作所为产生质疑呢?因为他身上的这种品质无论在文革中还是现在,都太稀缺了——“一种绝对的付出和彻底的坚持。”自文工团一番令人身心俱疲的“批斗”后,在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他依然浴血奋战,挚爱战友,最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退役几年后在困厄中妻子也离他而去了。你问我:他变了吗?

  何小萍,她入伍就背着一个历史包袱进来的,她生父在劳改,她没有领到军装,也缺乏背景,有些另类。刘峰为她的身世保密,可她仍然在不同的场景里备受歧视和排斥,她也恨过恼过,爱慕过。她钦慕的刘峰向别人表达了纯真的爱,为了她唯一一个上大学的名额还让给了别人,最后却被告了黑状,以至于调离文工团,开拔到了前线;何小萍也在对文工团的冷漠失望透顶之后,被分到了野战医院。这一切的一切是为什么?没有别的,他和她只是觉得应该那样做,一个好人该做的。

  使人困惑的是,我们周围一些人的道德水平,为什么那么低劣呢?过去的一些堂而皇之的运动,使一些人的卑劣人格得到了展示,陈伯达临死说他自己是有罪人,康生最后尸骨从八宝山公墓中移出来,中国的政治,给普通人都涂抹了一层炫目的油彩,你要想不另类就得那么做。

  文工团最后解散了,有的出了国,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还在困厄中艰难的行进。刘峰的那份坚守还像夜色中的萤火虫那样闪亮,最后也有了心灵的归宿。

  那帮青年除了军长的女儿,司令的儿子,大都有一个黯然神伤的包袱,可能与走资派有点瓜葛,但比起他们那些伤痛,我们心灵上的伤痛又算得了什么。过去你能参军,能到文工团,那已经是很高人一等了。你问我,你也是从所谓的“奋斗与坚守的十年中”走出来的,你爱国吗?我想说:当然。但我也想知道,万千像我一样普通百姓的那份坚守,将怎样参与爱国的辉煌事业,而结局呢?

  苏联把斯大林搬倒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轰然倒塌,中国没抛老根,希冀它发出新芽长出新枝,长成参天大树,也许通向天国的路有一段就是炼狱,使人们非走不可。作者:海哥

  随缘吧—不跟人攀比,在困厄中自强!

  宽容吧—情绪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坚守吧—不要因为善良遭受挫折而抛弃善良!

  奋斗吧—努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门故事

推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