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8 04:09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1000字:

  文:李涛;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中,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是很难更改的,或者说不能做出大的改变,如果更改可能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在《财务自由之路》这本书中,作者博多舍费尔提到:根据你的目标来调整你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作者也给出了他自身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有时候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不同情况下会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想变富,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工作过度而死。他一方面想获得福报,就会想贫穷是福;另一方面他又想变得富有,因为他憎恨贫穷,贫穷使人生活不幸。

  这让我也想到了自身的一个例子:百天约读之前从不做课程,都是社群模式督促读书和打卡。我觉得应该做一个课程,让大家以课程为中心展开阅读,然而一直没有去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懒癌晚期的原因。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我跟博多舍费尔一样,价值观是冲突的。

  因为我自己的成长模式是这样的: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搜罗资料,自己寻找答案,然后解决掉它。我认为这样的自由学习方式虽然刚开始慢一些,但一旦掌握了这个底层的规律,学习的乐趣、效率和质量都会上升一个台阶,让你站到不同的高度里去。我还认为阅读也好,学习也好,其过程中的迷茫、孤独和弯路是任何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而唯有在经历这些时,不停探索、不停思考,才可以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有些答案别人是无法给你的,只有你自己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找到,书籍的阅读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而一个课程,是把书中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加上自己的见解呈现到你面前的,这感觉就像别人把一个美味的馒头嚼碎了吐给你吃,想想就很恶心啊。一个课程因为经历过加工再呈现到你面前,它代替了你的思考,而夺去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也就夺去了他成长的可能性。

  而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意识到,一个人的阅读体系和他的思考体系是分离的,或者说并不是完全融合的,是两个不一样的系统。

  也就是说,阅读书籍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一个工具。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不知道()如何思考,他可能只会复述作者的原话,遇到问题时依然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一个思想深邃者,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思索出来的答案不一定是通过阅读,他可能只是静静地去想。

  那么同样的道理,写作也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他并不会阻碍一个人的思考,相反,凝结着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团队思考的结晶,会更高效地传递给他人,让他们主动思考,引发更深入地思考。

  经过这样的一番思绪整理之后,维基笔语正式列入了日程。

  我想通过这样自身的一个例子,告诉大家或许我们都该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觉得该去做但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真的仅仅是因为懒惰或是拖延癌晚期吗?还是这个该做的事情和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有冲突?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