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7 06:15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一九八四》读后感1000字:

  《一九八四》,这是一本能把耳朵磨出茧子来的书,在不同的场合,经常被不同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提及。本书由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于1948年写就,在书中,奥维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阅读此书的“正常反应”我当然都经历了,如:战栗,恐惧,后背发凉,冷汗涔涔……。但可能是因为以前透过其他渠道得到过零星的提示,因此在阅读之前做好了心理防备吧,读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即使是象我这样政治素养欠缺的人,读起来也象船行水面,随着水流,潺潺而下,很畅通。一直读到三分之二处,出现了大段的果尔德施坦因的文章,就象船行进到了狭窄水面,甚至水面有了薄冰,忽然之间就不通畅了,进入到瓶颈期,常常要合上书,仔细思考一下,或者平复一下心情,才能继续读下去。

  我看的版本,最后附有一篇书评,是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写的,叫作《<1984>与世纪记忆》,其中提到的二点,让我感慨不已:

  1、1985年元旦到来的时候,全世界重要报刊的话题之一:我们安度了1984年,预言幸未成真。(看到没,一本书成功地吓到了全世界!)

  2、(戴锦华)结交了第一个外国朋友(用当时的标准说法:是“外国友人”)德国姑娘苏珊娜。一日,谈起了《1984》,我说起我对小说的预言性的惊叹,并未说得更多——我毕竟认定,她不会懂得。她却激动得站起来:“谁说是预言?他写的是历史。是纳粹!”

  “纳粹?当然不。他写的是红色恐怖。”

  我们好像在争夺这悲剧的原型权。为了证明,她翻出德国的画册。是的,“ 一切”都在上面:旗海,巨幅画像、胸章、臂章,欢乐幸福的人群,无数的狂欢式的游行;还有禁欲、疯狂和物质匮乏——那是希特勒时代的德国。日后看到纳粹著名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发现与我们成长年代的大歌舞,除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其表象系统相像到令人发指。读后感·所不同的,是我在其中长大成人,而她是在父亲反复的讲述中铭记了那可怖的岁月。她因此不同于视二战为不可逾越的历史断层的西方同代人。

  原来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特定时期的中国,它还发生在法国大革命、纳粹、奥斯威辛、古拉格群岛、麦卡锡时代的美国、法国五月风暴……作者: 骆备立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