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人》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7 05:00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天光乍现——《半生为人》读后感1000字:

  一群年轻人怀揣着初生的梦想,在大病初愈的国家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共同体,无拘无束穿行在时代的清晨。文字的核心皆是人。一群不能安于未知生活的追寻者,原本分散在社会的不同角落,因为共同的追寻而相逢相知甚至相守。“它是一种无法界定的、多边的、流动的乌托邦式社区。它浪漫,甜蜜,嘈杂,但有着同舟共济的承诺。”

  他们刚刚走出混沌与愚昧,乍现的天光令他们惊异又好奇。他们贪婪地阅读,迫不及待地表达,虽常有粗糙、重复,似是初上岸的落难者在火堆旁取暖时惊魂初定的哭泣,渐渐也走上成熟叙述之途。那时的人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敬畏一切未知,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热情。

  因此我们怀念那个生机的80年代,怀念被理想主义照亮的生活,也怀念无可复制的人与人际关系。书里的人皆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灵魂独具,各不相同。一扫凡俗琐碎,带着朝露的清气走向别样的生活。

  “我们的小屋从不冷清,常有人不约而至,深夜十二点也有人来敲门,来的最多的是鄂复明,家里的力气活儿、技术活儿全由他一个人包了。最方便的是不用请,只要等着,不出三天他准会来。史铁生也是那时候的常客。房子小,没有沙发也没有扶手椅,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折叠椅,铁生摇着车到门口一喊,他就跑出去背他进来。”

  “他们有时候海阔天空,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谈;有时候话又很少,可贵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总之彼此都觉得很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居然如此奇特又亲密,是少有的真与信任。

  徐晓又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文学回忆录》里写“个人主义是指先从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纷乱的大环境下,个人为了逃避虚无往往逃向群体,读后感群体无路可逃,往往就此陷入混乱。而徐晓的身上有一种不凡的特质,即便一直在矛盾踌躇,最终也不曾逃开。“这种强烈的内心冲突,形成了极大地性格反差——坚强与软弱,情感与理性,苛责与宽容,自闭与开放,悲观与乐观,现代与传统”。这些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裹挟着理想主义,与残酷现实不断碰撞。生命中的本能驱使她飞蛾扑火般将一切用在挽救丈夫的生命上,惊心动魄,撼人灵腑。她身上有一种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人的特质,却又与时代无比相契相合。

  作家野夫将80年代称为废墟上生长出的美好时光,幼稚、笨拙、摇摇晃晃、惊魂初定,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热情,早已逝去却依然激荡人心。

  “筵席已经散尽,残羹冷炙旁,作为最后一个离席的人,徐晓独自守护着那个时代最后的、熄灭着的光。”即便那个天光乍现的时代已经逝去,绚烂的往事仍然随着徐晓纤细的笔触一幕幕不断上演,那抹天光,也必然永远留在人们心里。

  愿你在冷铁卷刃之前,也得以窥见天光。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