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感想1500字
- 2021-02-07 04:43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主席的青春指引我奋斗的方向——《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感想1500字:
这本书是我还在部队服役时阅读的,至今还对我产生着深远影响。记得当时在部队生活节奏之快,训练强度之大,环境之严肃让我难以适应,差点出现思想问题。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习主席在恶劣艰苦环境下,依旧坚定的思想信念,刻苦磨炼、敢为人先的大气概。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给我勇气,让我直面困难;给我动力,激励了我成长;给我信心,哪怕人生再多风浪。
《七年知青岁月》主要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主席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这本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立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更是我们公安队伍提高本领、强化担当、表率作为的行动标榜。
读这本书,对当时别人哭着,而习主席是笑着踏上陕北的火车、考大学受阻但却从来不骄不躁、即使入党不顺利,依旧坚持反复申请、以坚定意志过“五关”……等等太多的细节触动不已。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无止境——强本领的力量之源
习主席对书籍的热爱让人钦佩。从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时,只有他提着两大箱书。在山上劳动,只要休息他必看书,回到住所,还要在煤油灯下看书到深夜,每每整张脸都被灯油熏黑,也乐此不疲。而且他读书涉猎广,有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军事等等。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整个社会知识文化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总书记仍能坚持读书,从书籍中拼命汲取营养,提高自己读书和思考的能力,强化从容处理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本领,而我们作为刚入警的当代热血青年,身处如今的昌平盛世,又有什么理由不沉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呢?
二、鞠躬尽瘁——敢担当的立身之本
习主席当了梁家河的支书后,为老百姓干实事,不管多苦多累,他总能拼命干。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体业社,缝纫社,找泉眼打井,冬天亲自修补沼气池。只要群众需要,他便毫不犹豫深入一线,挑起了梁家河的大梁。群众最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无私心,没有什么事他调解不了的,读后感他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就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是‘公道’二字”。山下山下,河边田间,到处是总书记勤勤恳恳为民担当,为群众寻找美好生活向往的身影。我们作为人民警察,不仅要有为民服务、踏实工作的态度,更要有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使命感,才能无愧于人民的信任,无愧于我们头顶国徽的神圣职责。
三、励精图治——善作为的发展之道
就是因为有了心系人民的牵挂,身上有了一股“不信邪”的精神,习主席在梁家河才能从困难入手,迎着困难上,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行动为老百姓谋福利,也使梁家河的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有远见,工作讲究方法,当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提到,就是如果他错了,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有错,就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昭气池,挖水井,打坝堤,都体现了他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不朽作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缓流也有险滩,有喜悦就有哀伤,面对困难要坚信一定还有力量!我们青年人就是要学习习主席这种“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坚韧,学习这种受挫而不短志、心怀人民的无我精神。
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习主席的成长经历,知青生涯和那段特殊的峥嵘岁月,艰苦和磨难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的信心,促使他不断成长成才,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代青年的佼佼者,同时使他深切了解到百姓疾苦,并深深地扎根于人民,最终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读了这本书,我深刻懂得了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艰苦的经历,更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正是经历过训练场上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强度训练,品尝过部队满身泥巴摸爬滚打的兵味,体验过魔鬼周气候恶劣没有止境的风雨洗礼,我才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强健的体魄,一颗从容强大的内心,去面对人生的一切未知,才能从容脱下军装,却有幸穿上了警服,才能继续前行却从来不忘初心。
作为当代青年及一名新警,我们要向主席学习,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忘初心,不言放弃,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用知识理论强化本领,因首任首责勇于担当,以胸怀人民激励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努力和对公安事业的热忱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篇章!作者:谢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