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时代》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7 01:26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过劳时代》读后感1000字:
年报结束了,大家肯定一身疲惫,报告出具前的高度紧张让人不忍回首。经过五一的四天休整,我逐渐产生一个疑问,为何科技如此发达了、工具如此方便实用了、互联网无处不在了,我们却越来越累了。回想小时候的父辈们的状态,绝没有我们现在这种处境。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这本《过劳时代》。
书中开头就讲: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
作者将过劳时代出现的原因总结为四点,它们分别是——全球化、信息化、消费和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全球化降低了竞争门槛,带来了更广泛空间上的竞争;信息化,降低时间上的竞争门槛,大家可以24小时竞争;消费主义,带动个人工作的社会动机;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就是劳动力过剩。
用更通俗的话将上述四点再总结一下就是:第一,过劳是人性使然。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我们能够获得的确定性越来越强。加班多久拿多少加班费或者完成多少工作量有奖金这是可以有确定预期的。面对确定性的获得,我们自然会去做,这是欲望本能使然。未来,如果工作酬劳按秒计费,那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将深深陷入无休止的工作深洋中。
第二,工具悖论。高效率的工具不仅提升了原有边界内的效率,它还进一步打破了边界,在更大的尺度设立新的边界。比如有了汽车,会去更远的地方,路上消耗的时间反而更多;有了互联网,会去做更多的沟通,其实沟通的效率反而更低。我们的父辈只在国营的工厂里工作,读后感那时候远距离的通信只能靠信件,电话没有普及,回到家,工作和生活就被切割了,没有人可以轻易的联系到他们。现在微信和qq随时都可以让我们投入工作状态,无论何时何地。所以,新工具为我们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去面对更复杂的问题。
第三,攀比。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得不拼命工作,然后花掉更多的钱来抚慰自己。在攀比中,我们掉进了商业陷阱,节日必须有礼物和大餐,放假必须出去旅游,东西越来越多就开始买各种收纳神器。我们给自己的借口称之为“仪式感”。
我的感想:或许问题的根本不在别的,就在于生产工具本身。我们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工具来完成,工具越先进,工作的时间应该越短。事实却是,越是进步,我们就越依赖工具,自然而然的使用它的时间也就越长。比如手机、微信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没有了手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无法进行;再比如开车习惯了,就不想走路,连公交车也不想坐。一旦工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就很难改变他。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只有接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