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读后感3000字

  • 2021-02-06 05:00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读后感3000字!

  作者:紫荷

  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有过恐惧。明明渴望一份爱情,可当爱情降临时,又会去抗拒它、怀疑它;明明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却处处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份让人无所适从、孤立无援的恐惧来自何方呢?直到我遇到了《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以下简称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这本书,才知道了答案。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是由美国著名边缘性人格障碍专家兰迪·克莱格和心理治疗师保罗·梅森两人合著的。兰迪·克莱格还著有《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实战攻略》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家庭实用指南》。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是一本写给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亲人、朋友及其他受到影响的人疗愈之书。让我们了解恐惧的根源,从而找出治愈创伤的方法。

  01、行走的暴风雨:认识边缘性人格障碍

  莹莹是一位很优秀的姑娘,香港大学毕业后,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深得领导赏识。

  可是,这样优秀的人,却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她和男友是高中同学,相识相恋多年。这份感情,让她有一种行走在蛋壳上的感觉。相恋之初,两人的感情很好。男友称她才华横溢,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可是后来,男友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声音轻了他说像蚊子声音,声音大了他又说莹莹在发脾气,声音不高不低,他会说敷衍,质问她是不是想分手。

  前一刻还表现得柔情蜜意,下一刻恨不得撕成碎片;刚刚赞美她优秀,转眼大吼大叫,说她卑鄙,是祸根。

  男友一面说着很爱很爱她,一面用自杀来胁迫她。她不明白,一个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怎会表现得如此不可理喻。可怕的是,她逐渐接受了他眼中的现实,不能信任自己,成为一个低自尊者。后来,心理医生告诉她,并不是她有问题,而是她男友有问题,她男友的行为是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特征。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非黑即白”的思维。

  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时刻,一个人或“好”或“坏”,没有中间过渡的灰色地带。当出现问题时,他们认为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比如,当一位患者被分配了一份她不喜欢的工作时,她的解决方法就只有辞职。对一位患者来说,人际关系必须区分得一清二楚,这个人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敌人。

  第二个特点就是没有界限感。

  通常,我们会随着时间推移,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不同的人,感受到一个持续统一的自我,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却无法体验到这种自我的连续性。

  可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就像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一样,也只有短期记忆。他们一会儿觉得自己很漂亮,一会儿觉得自己很丑;一会觉得自己有价值,一会又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活着没有意义。

  他们缺乏对自己基本的认知,也缺乏对他人的统一认知。所以,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边缘性人格障碍者都很难设置与恪守个人边界。

  他们认为,完美的亲密关系不应该有任何边界,要么完全融为一体,要么就完全孤独一人。一个没有边界的人生是很恐怖的,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是谁,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这种内心空虚的恐惧感时刻浸蚀着他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带来的结果是疯狂反击。

  对内,他们可能做出自残行为;对外,他们可能失控而冲动的愤怒、批评与指责别人。几乎所有的非边缘性人格者都表示,他们在生活中总能感受到边缘性人格者的情感勒索。

  02、设置界限,改变边缘性人格者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非黑即白”的思维,让边缘性人格者总在极端完美和贬低之间切换。由于没有界限感,边缘性人格者沉浸在随时被抛弃的恐惧中,他们会采取控制、恐吓、折磨等手段,寻找存在感。

  莹莹男友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莹莹对男友有一种想要救赎的感觉,也许自己忍着他、满足他,就能够治愈他内心的创伤。可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病,并不是言语就能治愈的,想不想改变、要不要改变,取决于她男友。

  而男友过度的批评和责备,会跨过一般人的底线,变成言语虐待。情感虐待会直击一个人的内心,就像洗脑似的,一点一点消磨掉受害者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自我认知,受害人会变得负疚,陷入情感困境,最后接受边缘性人格者的思想和感觉,觉得自己就是他人口中那样的人。

  这种亲密关系,如同乘坐过山车。在赞美声中,攀上令人目眩的高峰;再突然地,令人绝望地跌下深谷,饱受打击;然后曲折地、不合逻辑地循环反复,急停之后,是空寂、沉默、平淡地结束。

  可是,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孤立、低自尊、恐惧(包括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会影响着受害者以后的生活。庆幸的是,虽然莹莹无法改变男友人格障碍本身,但她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这段亲密关系。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几种技巧:1.照顾自己;2.摆脱情绪困扰;3.用倾听去沟通;4,用爱设置界限;5.强化正确行为。

  卡里·纪伯伦在《先知》中写到:神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边缘性人格障碍者需要他们的朋友和家人保持稳定而清晰的态度,不排斥他们,也不压抑他们。他们需要你能够让他们照顾自己,不要越俎代庖。帮助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照顾好你自己。

  尊重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认识自己的处境,设置界限,磨炼技巧。如果莹莹想留在男友身边,必要时也要为自己进行心理咨询,以确保不会在陪伴中失去自我。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自己不是神,弥补并不是你的责任,要下决心去过自己的生活。

  设置和维护界限是非常重要的。界限就像一枚鸡蛋的蛋壳一样,塑造出你的样子,保护你。个人界限不是控制或改变他人的行为。读后感界限与他人无关,只与你自己有关,与你需要如何关爱自己有关。具有健全情感界限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他们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独特性。界限能够帮你界定自己是谁,界限为你的生活带来秩序,界限能让你感到安全,健全的界限会促进亲密感而不是羁绊。

  安妮·凯瑟琳在《界限:我始你终》一书中表示,“说‘不’的权利能够强化情感界限。说‘是’的自由也会强化对情感的尊重,对差异的接受和对表达的许可。”

  关于如何设置和维持界限,在书中作者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03、坚定地做自己

  正如译者所说:《与内心的恐惧对话》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也不是情绪发泄和控诉,而是一步一步、切切实实地教给你很多切实可行的、实用的、专业又科学的方法,让你能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局限和困境来自何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来处——“你从哪里来”,自然知道“将往何处去”。

  每个人都有权保有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感受。无论好坏、对错,它们都是自己的组成部分。

  你可以不同意他人的看法,别人也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们的目的,不是控制他人的行为,而是坚定地做自己,从内心开始改变。

  当一个人的力量不是来自外部赋予,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时,那它就会是最强大、最无法动摇的能量。

  可以说,《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达到了它的目的,这本书将帮助非边缘性人格者建立起内在能量,以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从而获得重生。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门故事

推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