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6 04:43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消费社会》读后感1500字!

  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

  作者:DonCorleone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方面师承了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态度,他们都吸取了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批判理论,德波发展到了景观社会这一概念,而鲍德里亚则进一步指出当今消费主义社会是一个符号社会。鲍德里亚指出,当代社会的奥秘在于电子媒介的兴起使一切都变成了符号,符号的区分逻辑生产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

  生产引导消费。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承认消费者的自由和主权”的骗局,他认为“以往,主动权被认为是掌握在消费者手里,并且通过市场反应到了生产企业那里。这里恰恰相反,生产企业控制着市场行为,引导并培育着社会态度和需求。这就是生产秩序专断的一面,至少是有这种倾向。”生产者花费巨量的资金用以广告宣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牌、电视广告、网络广告贴等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信息接受的媒介当中,如约翰·伯格在他的纪录片《观看之道》中所说的“广告主要不是作用于现实而是作用于幻想”,种种时尚广告也正是在塑造一种更加舒适、体面、理想的生活状态。乔布斯及其苹果产品的成功便是这一观点的明证,乔布斯在他的书里有一段这样的话:“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

  当你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场或在网站购物时,以为是你在主动地进行选择,主动式的消费享受,其实你的消费是一种被动消费,被迫消费,并不受你所控制,你自己也无所谓主动选择,无论是从消费时间的选择,到具体商品的挑选到最终付费的完成,都是你在无意识过程中被生产厂商引导的结果。大众传媒、尤其是广告和大数据在这里承担了共谋者的形象。

  消费作为符号认同。鲍德里亚在书中阐述:“正是在消费中,人们获得某种特定的符号认同,你进行一种消费,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共同拥有同样的编码、分享那些使您与另一外一个团体所不同的符号”“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这些话语皆是指出了人们对“物”背后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各个商品都有对应的品牌及其符号象征,从服装,到鞋子,到化妆品(热销的YSL或戴森卷发棒),读后感到小轿车(如大众汽车代表工薪小康阶层,而宝马则代表资产新贵)、到家用电器(代表高端的戴森吸尘器)都处处存在各自的品牌符号象征。品牌这个词其本身即作为一个符号象征着阶层的划分,经济的差异,消费及审美趣味的选择。更进一步的是凡勃伦效应,即“我购买它只是因为它贵”。这里经济的差异被转化为符号以及阶层的差异。炫耀式的消费脱离了直接使用目的成为显示名誉和地位的消费。

  消费意识形态成为统治社会的神话。消费成为一种全民共识的行为,直播带货、粉丝经济、明星流量这些以数字化为媒介的消费形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流行,消费被赋予了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膜拜,并且我们臣服于它。消费社会是全民的消费狂欢,当互联网数据用一个个精确、清晰的数据的来标注一个个巨额的任务的达成,如双十一销售额、直播带货量、微博热搜等等,这些大数据成为一个个消费主义社会的奇迹,而这正是由我们一个个消费者共同完成的,我们似乎在潜意识中认为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一个个消费主义的新神话。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的纪律来驯化人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相反是让人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替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我们经由消费进入了我们社会的核心,并成为其一部分。

  王尔德有一句俏皮话,说:“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诱惑”,而这诱惑对我们而言,就是消费主义。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