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与文明》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5 23:1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1000字!

  作者:怕登楼

  本书来自福柯的博士论文。相较于我先前读过的福柯《规训与惩罚》而言(惭愧于目前只读过福柯这两本书),本书明显异常混乱难读。念其经典,硬着头皮啃下来,算是略有收获,报告记录于此。

  本书副标题更贴切地概括了全书内容:古典时期疯癫史。作者考察问题是,人们对疯癫的认识有何流变。在本书的考察范围内,人们对疯癫的认知,大概可以分成3个时期来概括。

  1.文艺复兴时期。藉由“愚人船”的隐喻,福柯指出,“疯癫”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视为一种“美学现象”,是当时知识界藉由批评中世纪神学统治的载体。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界将疯癫包装成一种对现实“反讽”,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疯人常常占有大量笔墨,甚至被赋予正面形象(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而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借助疯人之口讽刺、批判现实的苦难。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似乎就是借助自由离散的几个人物之口揭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由于缺少相关背景知识,我在理解这部分时常将文艺复兴时期对疯人的态度作比为东正教文化中的“圣愚思想”,以帮助理解。

  2.古典时期。福柯口中的“古典时期”大概是欧洲文艺复兴后、高度现代社会来临前的17到18世纪。此时欧洲禁闭盛行,疯癫被混入理解为同犯罪一样的非理性,甚至被理解为人的“兽性”,而被加以禁闭。这一时期的人们对疯癫的认识似乎非常混乱,全书表述也异常不堪。总之,此时的疯癫丧失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声誉和流行,在禁闭中被视为理性的异端。

  3.近现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此为福柯对疯癫研究最大放异彩的部分,即指出疯癫的建构本质:疯癫是被理性意识形态建构的产物。若看这一时期人们对疯癫的认知,读后感可以从其标志可见:精神病院在此诞生。在精神病院中,疯癫被“治疗”,被置于理性话语之下。福柯将精神病院视为一个道德教育场所,其道德综合措施包括4部分内容:缄默(不对精神病人的狂妄言论作回应)、镜像认识(疯人被观察,且让他知道自己被观察)、无休止的审判(给疯人以道德教化,输入恐惧感)、对医务人员的神化。此时,在科学理性的话语下,人们将疯癫归为自然现象,并将之置于科学理性的现代医学之下。

  全书大概脉络如此。本书的开拓性及其由此奠定的经典地位自不必赘言。但是仍要说,对其之所为经典的判读,大概只能笼统看其主旨精神所在,而不可细读。精读起来会发现其逻辑异常混乱,概念也毫无界定,隐喻庞杂晦涩,多处矛盾语焉不详,句子前后接续都成问题。最基本的,禁闭和疯癫的关系、非理性、无理性和疯癫的关系,都界定不清,甚至前后矛盾。斗胆认为,这种不佳的阅读体验并非来自于我的无知,而确属于本书的写作缺陷。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