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5 19:3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文/立早。这天就像受了无比巨大委屈的小媳妇似的,找到了一个可倾诉的对象,肆意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同时眼泪也毫不吝惜地尽情宣泄了出来。有时候可能哭累了,便停歇了一会儿。

  受大雨所困,我只能待在家里,连回厦门的行程也往后推了一天。闲来无事,便从抽屉里翻出了这本书,从而变得“贪婪”起来,尽情地吮吸着它的养分。

  《人生》这本书,其实我在读书的时候就看过,在我们学校图书馆里借的书,当时匆匆忙忙,看了个大概,连里面的人物名字都没记住;后面毕业上班了,从朋友处又借来看了一遍,也看得不是很仔细;在三四年前,我觉得自己应该要收藏一本,就买了下来。书买得比较多,有些没来得及看,厦门住处空间有限,就把这本书带回了老家,没曾想这次却认认真真看完了。

  昨晚没事做,看了一半,今天上午又看了一半,终于看完了,趁着时间隔的不久,赶紧来写一写读后感。

  之前看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一本爱情小说去看,看完就不管了,也忘得差不多了。这次再看,我的情感特别复杂,也特别矛盾。在看的同时,我的思想也在异常左右为难地摇摆不定。

  我觉得里面的男主人公高加林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相似,却又不一样,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高中毕业,文笔比较好,有理想、有抱负,渴望脱离山村向往外面的精彩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孙少平比高加林踏实,稳重,一步一个脚印,在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同时,并坚强地在现实中奋斗着,也曾拥有过美好的爱情,他与田晓霞的爱情更加完美,完美到作者把田晓霞给写去世了。《人生》中的黄亚萍与田晓霞不同,黄亚萍是现实世界中的女性,田晓霞是理想世界中的女性。所以黄亚萍最后与高加林分手,我能够接受,两个不是同一个世界中的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甚至可以说,黄亚萍活的有血有肉,一直都是在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情感。

  说到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其实我更愿意去承认,高加林是不爱巧珍的,从始至终都是巧珍在一厢情愿。最终,巧珍只能另嫁他人,嫁给隔壁村的马栓。

  一个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这时候他是没有精神追求的,他只希望有人来关心和在乎自己,这时候巧珍的出现和关怀,无疑给了高加林此刻最需要的;读后感当一个人物质比较不缺的时候,他就想着要去追求精神世界,当他在县城当记者的时候,他与黄亚萍碰出了火花,此时的巧珍显得是多么的多余,他极度嫌弃与想抛弃他,但他毕竟良心未泯,所以他也很纠结,最终精神追求战胜了良心,他抛弃了巧珍,那个身材如白杨树的女孩,那个乖巧贤惠的女孩。德顺爷爷惋惜地说,加林啊,巧珍就像一块金子一样,可是你把她弄丢了。

  在小说的结尾,高加林没能如愿去得了南京,不但如此,因为走后门被张克南的妈妈举报,连县城的工作也丢了,重新回到高家村,重新成为他自己瞧不起的农民。

  诚如此书封面所写: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如果走错了,就要重新再走。

  高加林有文化,所以他看不上没文化的巧珍,黄亚萍有文化,可是刁蛮任性,所以高加林不论跟谁在一起,都痛苦。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门当户对吧。

  在高加林的父亲高玉徳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人的生活哲学,他们的哲学来自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与经验。突然让我想起来最近几天我父亲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对我所说的生活哲学。

  其实老章曾在20岁出头时也遇到了一个类似于巧珍的姑娘。老章也嫌弃她没文化,说来说去只会关心他吃了吗?渴不渴?要不要喝水?但老章与高加林不同的是,老章在排斥的情况下干脆躲着不见,所以与她并未发生如高加林与巧珍之间那么多细琐之事,最终她嫁给了别人。

  精神追求一直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其实老章也不知道他的精神追求到底是什么,有时候他很迷茫,他很困惑。

  可能在老章的世界里,他希望在春天的田野里,夏天的草丛中,秋天的果林里,冬天的雪地上,快乐地自由行走。可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离不开你吃了吗?你渴了吗?

  在看《人生》的过程中,老章边看边反思,越看越着急,他内心是巴不得高加林与巧珍在一起的,可是在充分了解高加林后,他觉得高加林是配不上巧珍的,尽管她不识字。高加林心高气傲,受不得委屈,同时又自恃清高,瞧不上他人,他这样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是要被生活所教育的,可是年轻又有点才华的人有哪个又不是那样的呢?他才是现实生活中血淋淋的真实的人呐!

  说一千道一万,看完后老章心情无比沉重,人生啊人生!你可曾记得面带微笑,灿若桃花,包容世间被俗事缠身的老章呢?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