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景》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5 19:20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作者:Larsa

  这本书包罗万象,我感觉作者希望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所知(有关自然和宇宙的部分)和思考(有关道德的部分)全写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很温暖,好像作者就在我面前一样。

  我想只有真诚的写作,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无论你写的是有关毫不关心我们的宇宙和它的粒子,还是我们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寻。

  以前的书评经常说,如果我早一点读这本书...这本书也一样,对于贝叶斯主义,信念星球等等概念,再一次将自然主义的烙印深深刻在我的灵魂深处。这本书里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概念,可能是我的知识大厦不够高,总觉得有点零碎,但并不反感,毕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来也说不上系统,我们诗意地活着,诗意地探索,也诗意地写作,作者慷慨地将自己的大脑呈现给我,毫无保留,但我想他最想说的就是“现实的涌现”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也解答了我对自由意志思考时对自己的发问——如果人的基础就是没有感情的粒子,反应和意识是演化的结果,那人的善行和恶行都不必去奖赏或惩罚了,人不需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义务和责任。作者给了我解答——当我们谈论核心理论,对我们有用的概念不能混用于当我们谈论意识和道德,因为概念是对现实的描述,不同层级的现实,不能混用。我们当然有自由意志,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源于我们涌现的意识而非基本粒子,水虽然是H2O,但并不妨碍海浪和流体学的方程式。而且还告诉我,这一回答会根据最新的对自然的探索和发现改变,但不要紧,科学虽然前进,但在适用范围的已知并不是白费,我们随时保持怀疑的精神,但没有理由陷入怀疑主义。

  我是个文科生,但我首先是个拥有理性,拥有自由意志,会学习,会思考的人类,我觉得以理科文科将人类的认知分开来是非常愚蠢的。但不能否认的是,读后感对这本书,我对人文方面的理解要好于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本书在写生命的起源时,我的知识大厦只构建到绿色植物和阳光发生光合作用,虽然作者认认真真描写了“生命不过是电子在寻找安息之处”,我感觉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实在和附录中对核心理论的方程的理解一样模糊(但我对它们置于很高的置信度)。

  就像前面说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点零碎,确实诗意,很像散文一样。因此我记了五章笔记之后,觉得再记意义不大。在看了译后记,更觉得连书评都不需要写,译者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强烈推荐先读译后记再读这本书)。我很感激译者能翻译这本书(并且翻译得这么好),并从我关注的科普作家获知有这么一本温暖的自然主义著作。我读的这些书,都变成我灵魂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我,在我困苦,迷茫,不知所措,被人误解和欺凌时,作为我背后的力量,支撑我,给予我灵魂养分,稳定我的精神,让我真正能做到,在保持怀疑精神持续进步的同时,又坚信科学,人性,自由意志和道德,生命,都是有意义的。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