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院》读后感
- 2021-02-04 20:06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我们的老院》读后感
读《我们的老院》有感
作者:张弦 图书馆馆员
“……即使再有心理准备,也还是没有想到,北京已经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城市,我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
这是诗人北岛在他的散文集《城门开》的一段话。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已经提速,北京的城墙和城楼早已推倒,北京老城中的小胡同和灰瓦红窗的四合院正在迅速地消失。连力主保留旧城的梁思成的故居也早已片瓦无存。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们在这场运动中很快天各一方,那些往日热心开朗的街坊邻居们正在逐渐失联。即使偶然相逢也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在数十年间迅速地消亡。当然文化本来也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它不是静止、固有的。如何取传统文化之长,如何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有机地相融,我们大可以借鉴我们的几个东亚邻国的做法。要是听任这一切无声无息地消失,那么我们很可能变成一个找不到根的民族,成为一个失去文化自尊的族群。
当年那些老院人家如今在哪?看似平静如水的老院中曾经发生过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当我翻开这本厚重的散文集《我们的老院》,我的视线仿佛穿越了影壁,砖雕,垂花门,看见那排浪般的灰瓦向着低矮的天际涌去,鸽子成群飞过瓦蓝的天空。那一户户人家,一个个平凡的生命里藏着我们民族安怎样的文化密码和价值取向?藏着多少辛酸苦辣、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荒诞而曲折,或平凡而深情。体现出肖老师对故土的情深义切,对老院邻里的缅怀与思念。也许因为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缘故,那些埋藏在肖老师心底的记忆在他年老时忽然被激活,变成他的写作财富!
正如肖先生的书中写道:“我们大院里,住着各色人等,尤其是老一辈人,表面上波澜不惊,却身世如乱云,人生似飘蓬,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这里面写下的十几个故事,数十个人物又将逝去的大杂院还原在我们的眼前。仿佛一张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当我走进街边到处写着拆字的残垣断壁之中,我突然惊讶于自己对过去的无知,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与父辈和祖辈的隔阂,当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到底经历过什么,当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心底还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创伤时,他们就快或者已经离开了我们。过去的数十年时光给了我们父辈们怎样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又是遵循怎样的模式走完自己生命的历程?这正是本书吸引我读下去的魅力之一。
在个人被原子化的时代里,无助和孤独会促使人自发的寻找自我的精神家园。比如经历过大屠杀的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兴起的复国运动,比如文革之后的寻根文学。但是现代的工业文明和各种政治运动正在不断地将人们之间的血缘纽带、宗教纽带、乡土情结撕裂开来。将人群分割成一颗颗沙粒,将我们与我们的过去连根拔起,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与历史感到一片模糊或者满足于历史教材上的粗略记载与简单总结,而忽略了在历史的漩涡中挣扎着的那些与我们血脉相连的父辈。肖老师写的这部的草根历史恰恰让我感觉到历史的呼吸与温度,让我一次次沉浸到对那些久远往事的感动中。
我想起书中写得一个裱糊匠老吴。一个壮实,幽默、和善的中年汉子,特别爱和孩子们讲故事,特别疼老婆的一个男人。就是这样一个受人欢迎的大叔却在文革伊始就被一张大字报打倒了。大字报的作者是掌握着每个人隐私的街道主任。他的罪名有两个,一是做过国民党童子军的教官。还一个是害了两个共产党人。我查阅百度得知童子军是国际性的青少年社会运动。童子军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和国民党并无隶属关系。在童子军前面加上国民党三字就足以让可怜的裱糊匠成为历史反革命。害两个共产党员更是莫须有,实际上他是将两个被追捕的地下党藏在跳马箱里面,救了他们的命。但当时他连名字也没有问过他们,所以也无从证明。就这样他白天被监督起来扫厕所,晚上被关起来受审问。
最后他自杀了,自杀前的头一天他的两个嫁出去的女儿回家与他划清界限。在自杀之前的那个凌晨他曾走进妻子的'房间希望得到她的支持与安慰,却被妻子厉声呵斥出去。在蒙冤受屈、众叛亲离的情况下用一根绝望的绳子在公共厕所中结果了自己。文革结束后,两位被救的地下党员找到老吴家准备向他致谢时,他却早已撒手人寰!
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屈辱也许还不是最致命的,让人最终崩溃的更多源于自己亲人的冷酷与自私。当我们遭遇到未知的灾祸与巨大的挫折时,身边是否有一个能给予你理解与鼓励的亲友?在大风大浪面前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担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在那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里,为求自保或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为了表现对敌人秋风扫落叶一样的政治态度,多少人将自己的亲友,同事或者邻居送入深渊。不经历那个时代我们怎么知道如今有的人为什么会对别人的痛苦如此冷漠,甚至充满幸灾乐祸的恶意?
裱糊匠的妻子也许只是为了自保或者为了保护儿女而表现出对丈夫的绝情或厌恶。而更可耻的是积极分子商家老太太和革委会主任大屁股黄这类的小丑。
商家老太太本来是个尖酸刻薄于一体的家庭妇女。在做积极分子以前就逼得商先生的私生女跳了护城河。就这样一个不受街坊邻居待见的老太太却在文革中变成街道上的积极分子。一朝权在握就把令来行。为了扩大自家捉襟见肘的住房面积,她盯上了老梁家的那间高大敞亮的北房。她不惜揭发早在抗战期间就已经破产的老梁是资本家,将比他小十几岁的媳妇变成语义含混的小老婆。这两顶帽子就把老梁遣送回了原籍。更惊奇的是老梁那间北房一下变成商家老太太的了。这间北房成了积极分子在那个时代最大的红利。这个商家老太还带着她家二女美莉去翻译老孙头家里抄家,楞说他的打字机是发报机,烟丝是美国炸药,老孙头是美国特务。老孙头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让他们给活活吓死了。
讽刺的是商家老太自己也被人揭发了。而揭发他们的恰恰是他家的三女儿。风头正劲的跳梁小丑现了原形,连最让她脸上有光的解放军女婿也和女儿离了婚。商家老太正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正如作者在文中总结的那样,那真是一个扭曲的时代,扭曲的不仅是人的历史和精神,更是人的心灵。
一个饭店跑堂的老宋带着乡下老婆和两个女儿过着勤俭持家的小日子。跑堂的老宋却能写一笔好字。连那些老师见了都感叹高手在民间。他在文革初期调到局里专门在天安门附近给造反派写大字报。就在此时灾祸降临了。宋家大女儿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宋家二女儿是个文学爱好者与本书作者经常在一起讨论诗歌散文。在一个大热天里宋家二女像一只受惊的小猫衣冠不整地敲开了作者家的门,扑倒在作者的怀里抽泣不止。接着老宋的大字报突然出现在了墙上。跑堂老宋居然是国民党时期的河北省政府机要秘书。他的事记在他的档案里面了,也早就处理过了。现在革委会大屁股黄将它从档案室里翻出来就是为了霸占他家的女儿。
老宋的历史成了大屁股黄换回自己私利的一张王牌,揭发、恐吓、然后批斗、遣送还乡,甚至殃及池鱼,连带他们的孩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和妹妹,宋家大姐牺牲了自己嫁给了大屁股黄。宋叔逃过一劫,而宋家二女为逃避大屁股黄的纠缠扒火车来到北大荒想加入作者所在的知青点却遭到当地领导的拒绝。最后下放到甘肃嘉峪关的养马场,因为生活条件太差病死在了大西北。最后她将自己的诗集寄到了作者手中,这样一个对未来满怀憧憬的文学青年夭折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让作者为之扼腕叹息。
但在那样一个暴风骤雨的时代,个人的愿望和梦想又何其渺小呢?哪个青年能扼住自己命运的喉咙?在一个出身决定前途的时代,有的人一落地就背起沉重的十字架。尤其是取消高考后青年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被堵死的年代。更有一些掌握生杀大权的人可以任意伤害和威胁他人,将别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权利面前,法律、道德和公平可以统统无视,像大屁股黄一样肆无忌惮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在一个人性的黑暗被放大的岁月里,人性的善良也会在此时熠熠生辉。在许多不起眼的角落里,坚贞的爱情、深厚的友谊、温暖的亲情在悄然开放,最后结成一个个的传奇。
书中的大雨和大雨妈也许是大院里最不起眼的两位。可是在文革中一个凄凉的夜里,他们却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大雨妈是河北农村人。她是一个被进城的将军抛弃的女人,一个在雨夜中带着孩子走投无路的母亲,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学保洁员。她嫁给大院里的邱老师最后送走了他。史无前例的时代来了。她的前夫和前夫后来的妻子在批斗中双双自尽了。留下她前夫和另一个女人生下的孩子小雨无家可归。大雨妈不顾自己可能受到的牵连,不顾自己收入的微博却在此时义无反顾地收留下这个孩子,大雨对小雨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关爱有加,让他在这凉薄的世界感受到手足的温暖。
正如书中所写道的:“因此,真的能够因为血缘并且能为血缘而迅速走到一起的人,其实,靠的是血缘,更是内心的善良和坚强,这是个那个荒唐年代唯一还能够温暖人心、安慰人心之处,也是人们能够走出那个荒唐的时代而让生命和情感延续下去的地方。”
还有那个在秋夜将马牙枣分给小猫的九子。小猫的姥爷姥姥都被红卫兵当作大地主和日本特务斗死了。那年秋天的分枣不再是街坊邻居联络感情的聚会而成了划清阶级阵营的表示。就在这个时候,九子却力排众议敲响了早已无人问津的小猫家的大门。
“我看见,是小猫开的门。小猫推托着,九子坚持着。月亮那么亮,把他们两人这一切的举动照得那么雪亮而凄然。”(摘自《我们的老院》)
患难中的温暖也许是让一个人继续走下去的烛光。最近新闻报道的甘肃女孩跳楼的事件和上海世外小学杀人事件,再次让我见到人性中的自私与残忍。当我们指责别人的冷酷的时候,是否反思过是怎样的一种文化与价值观造就了如此的灵魂?那段疯狂而荒诞的历史与当下的种种社会问题又有怎样的因果联系呢?
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一批底层人们的历史命运和心理感受。述说了北京胡同里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历史的舞台虽然可以由振臂一呼的强人占据,但历史的车轮是由看似卑微的草民推动的。透过这本书我似乎触摸到那个曾经烟火味十足的老院和共和国一段即将被遗忘的往事和父辈们饱经沧桑的灵魂。
【书籍简介】
《我们的老院》是肖复兴创作的散文集,2017年1月首次出版。
在作品中,作者以朴实平和的文字,讲述着自己童年的无忧时光与青少年时代的阵痛与迷茫,同时也纪录下了那些发生在院子里的喜怒哀乐、苦痛与忧伤。读者也得以在这个微小的生活空间中,窥见一个时代普通国人的生存风貌。
全书共有三十五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均为生活在老院的形形色色的人,肖复兴以自己的某种观察入手,以生活的某个断面介入,以被描述对象在特别的人生阶段、历史阶段中的际遇串联起人物一生的命运,每一个故事篇幅均不长,故事中均有大量细节。该书故事曲折,情节生动。
2018年4月23日,该书入选“2017中国好书”图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