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传读后感

  • 2021-02-04 11:0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一)

  陈凤山

  今年的春节假期,我让儿子读一本秦关根著的1979年版的《爱因斯坦》传,因他高中一年级已分了班,他学理科,我想让他看看二十世纪理科最伟大的人物的一生是啥样的。儿子看完后依我的要求写了读后感,为了理解儿子感想的程度,我也跟着读这本书,现读完了,感想如下:

  一、爱因斯坦和哥白尼、牛顿一样是三个跨时代的伟人。

  哥白尼是十五世纪波兰天文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这是近代科学第一次冲破中世纪神学的精神枷锁,在科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牛顿是十七世纪英国的大物理学家,他发现了运动的三定律(又称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又称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出名的科学巨人,他创立了相对论理论,让世人以一个革命性的视角认识宇宙万物。

  二、何谓相对论。

  (一)简单易懂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对论。

  爱因斯坦自己回答一个大学生提问时说: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紧挨着一个火炉,只坐一分钟,却觉得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该书的作者简明地说:在一张纸上画一些直线,把这张纸在水里浸湿以后再晾干,随着纸的皱曲,直线也会变弯,明白这一现象即易理解相对论。

  (二)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相对论是以不同的物质分布的点为坐标系去看世界,有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之分。运用于惯性系的相对论称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观念,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同一关系。十年后,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同时运用于非惯性系领域,广义相对论将时间、空间、物质、运动都统一起来了。

  (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1、相对论中,光的速度是极限,光速不变。

  2、钟慢尺缩,相对论运用于高速运动的情况下,钟表变慢,尺子变短。

  3、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相对论中,质量随着运动速度而增加。

  4、质量和能量的关系。E=mc2 ,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核”威力就是这个公式引爆出来的。

  5、光线与空间是弯曲的。在引力场中,光线是弯曲的,因为空间弯曲了,空中的光线也随空间一起弯曲了。

  6、四维时空观念。相对论中,一定要有突破“上下”、“左右”、“前后”三维空间的四维时空观念和意识。

  7、相对论运用于当速度大到可以和光速相比拟的时候,才必须抛弃牛顿力学,改用相对论力学。

  8、相对论是伟大的自然规律的写照。

  三、爱因斯坦思考的问题。

  1、相对论。

  2、“以太”是否存在,结论是不存在。“以太”这个词是古希腊人创造出来的,他们认为,空中充满着“以太”,光波是通过“以太”的媒介来传播的,牛顿铁定这么认为。

  3、引力是怎么产生的。

  4、辐射问题。

  5、量子论的应用问题。

  6、统一场论。用一个统一的统一场论解决引力和电磁问题。

  7、宇宙是有限无边的静态模型状态,爱因斯坦是最先为宇宙进行思考、探求、计算的人,从而现代宇宙学诞生了。

  四、爱因斯坦的服务对象是全人类。

  爱因斯坦自称是和平主义者,他创立相对论,探索、思考、计算宇宙,思考众多的物理学领域、哲学领域,倡导宇宙宗教情感,为世界和平奔走呼吁,为人类自由频频呐喊,这一切都显示,他的服务对象是全人类,所以,世界人民崇敬他。

  五、爱因斯坦与相关国家间的关系。

  (一)与国籍国的关系。

  他出生于德国,15岁放弃了德国国籍,后入籍瑞士。40多岁时又入籍德国籍,希特勒上台迫害犹太人之后,他又放弃了德国籍。1935年10月7日正式去美国,入了美国籍,住在普林斯顿。

  (二)与以色列的关系。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认可犹太复国运动。1952年,以色列总理要求爱因斯坦作为总统候选人任以色列总统,他登报拒绝了。

  (三)与中国的关系。

  1922年,爱因斯坦去日本时途径中国,在上海停留一天,于当年11月14日从日本回德国时又途径上海,停留二日,计划中的在中国演讲因船的延误而没能成愿(当时的欧、美、日全热衷相对论。而爱因斯坦二次经停中国连一堂课都没讲,可见当时中国同世界的差距)。

  六、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者的活动。

  1、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反战组织“新祖国同盟”。一战结束后,他倡议成立世界政府。

  2、同泰戈尔等世界名人一同签署告各国政府的宣言,呼吁停止军备竞赛,裁军裁武器。

  3、二战结束后,倡议将核秘密交给联合国政府保存,各国不要生产核武器。

  七、爱因斯坦的婚姻关系。

  首任妻子米列娃是物理方面的高材生,但双方性格不合,于1919年离婚(双方生了三个孩子),后他同他的表姐艾丽莎结了婚,算是婚姻美满。

  八、爱因斯坦的上帝观:

  他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他显示于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我不信仰干预人类命运和行动的上帝。马克思解释过,斯宾诺莎的所谓“上帝”就是“自然”,爱因斯坦常敬呼上帝,他的上帝既不指导人的行动,也不干预人的命运,他的上帝就是大自然,上帝的理性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性。

  九、爱因斯坦的人文情怀和人生的意义。

  他说: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他在罗斯福总统邀请他写的让6939年后(当时设定5000年后让人读的文献)世人读的埋放于纽约郊外的国际博览会的工地上的一个钢筒里的一文中写道:人类未来不确定是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无组织性,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不同国家的人民还不时相互残杀,因此,一想到未来,大家都忧心忡忡,所有这一切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比起那些对于社会真正有价值的少数人来,是无可比拟的低下。

  谈到宇宙的神秘感和美好与和谐时,他说:要是一个人再也体验不到那种神秘感,那种惊异和狂喜交织而成的崇高的激情,那他的'生命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192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的五十大寿生日,送礼的有国王、总统、总理、部长、教授、社会名流,普通的男男女女。礼品有别墅、游艇、地毯、银质餐具,五花八门。当爱因斯坦听秘书杜卡斯读到“烟草一袋”时即刻让秘书停下来,说这个礼品有趣,送礼人倒知道他的嗜好。原来那是一位失业老工人,勒紧裤带省下几个钱,买了烟草寄来的。爱因斯坦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失业的滋味他是尝过的:饥肠辘辘,踯躅街头,心里交织着屈辱和愤恨,爱因斯坦把国王、总统们的贺礼撇在一遍,第一封答谢信就是写给这位失业老工人的。

  爱因斯坦的人性观、人文情怀就是这样的。

  十、结局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病去世,按照他的再三叮咛:死后不搞葬礼,尸体火化,不设墓地,普林斯顿梅赛街“112”号切不可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他在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一定要让给别人使用。所以,至今无人知道爱因斯坦的墓地,人民只能用文字纪念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人类史上最闪耀的一颗明星,我作为一个文科背景的从事近三十年文科工作的人士,以短文、随笔的形式写大师传记的读后感有点不自量力,望大师在宇宙之灵海涵,望读者批评指正。

  以标题加简述的方式该是理解、感怀《爱因斯坦》传的最便利、最有效的方式。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二)

  伟人亦凡人

  北京市中伦文德(成都)律师事务所 宋成

  2012年1月《爱因斯坦传》被翻译为中文,作者是《乔布斯传》的作者。乔布斯传这本书我没有看,但是早在2009年左右我已经非常敬仰乔布斯。原因是反复听他2006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这次看爱因斯坦传,更多是由于确实对爱因斯坦这个伟人不了解。我最大的印象似乎就是小学作文经常提到的,这个大科学家对生活毫不在乎,甚至说生活自理能力差,曾经在科学实验时将一只怀表当成鸡蛋放到了锅里煮。

  看了爱因斯坦的传记,发现这个伟人远远不是平时了解的那么简单。当然,他的不修边幅,蓬乱的头发,或许正是由于他深陷思考的漩涡造成的吧。

  爱因斯坦在年轻时候离经叛道,拒绝服从权威。但是他在17岁入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时候,其表现更多的是一个好奇,离经叛道的学生而已,并不是突出地优秀。他敢于对权威挑战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以至于毕业后近两年无法找到一份工作,四处碰壁,只能靠家教等方式养活自己。但是,他独特的独立自由的思想,已经显露无遗。

  爱因斯坦对宇宙规律的探求,穷其一生。毕业两年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瑞士的专利局做专利审查员。他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研究物理学理论。还组建一个学习团队,学习哲学知识。在他26岁那年,也就是专利局工作约5年后,他进入思维爆发期,连续提出狭义相对论,而后量子理论,35岁那年有提出广义相对论。自此,他逐渐为全世界所知晓,大科学家的伟人地位已经奠定。

  但是,更让人敬佩的不是他的成功。当人爬上巅峰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开始走下坡路。事实上也是如此,35岁以后,爱因斯坦开始反对自己提出的量子理论,并且试图将所有的理论用一个所谓的场理论囊括进去。直到他76岁临终前的一刻,他仍然在坚持书写他的物理学方程。奈何,在这40多年时间里,他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是什么支撑他,鼓励他,让他一次一次面临失败,却又勇敢站起来。虽然有一个巨大的荣誉光环,但是在伟大的自然面前,显得像一个好奇的小孩,虽然不断受到挫折跌倒,却一次次倔强地站起来。换了是我,怎么可能做到?因为,我已经是这么伟大,我不能被打败!这样常人没有的好奇心,如同古语所云赤子之心。这正是他最伟大的地方。

  爱因斯坦的伟大,还有其对理性社会的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已经提出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建立超国家的国际组织,限制武力的使用。他还支持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家,并且最终放弃了被推荐担任总统的提议。

  他提出量子理论E=MC2,在此基础上,美国开始核武器的研究开发,政府方面对他存有戒心,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请求他的帮助。但是,当核武器即将完成的时候,他已经强烈意识到这样的武器异常危险,他甚至提出需要限制使用核武器。

  爱因斯坦很伟大,他的伟大让我们可以理解。他不是神,他也有常人有的一些毛病,也受生活的困扰。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失败的,他喜欢上了他的表姐兼堂姐,直接导致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婚姻破裂以后,他对两个儿子关爱甚少,主要停留在写信、生活支持方面。更甚者,他刚刚毕业时,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他和前妻所生的第一个女儿不得已被妻子送人领养,其命运永远成为一个谜。

  瑕不掩玉,玉不掩瑕。爱因斯坦的好奇心,率真,恰如乔布斯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爱因斯坦传》读书笔记(三)

  归江

  读传记就像垒个属于自己的蜡像咖啡馆,每一位名人从名字变成为一个鲜活的人,陪你喝茶聊天。来你家咖啡馆的蜡像朋友越多,你的谈吐修养也就越加长进,对人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坦然,因为总有那么多七嘴八舌的贵客帮你支招。

  我们发现每位英雄的胸中都有古代英雄的灵魂,他们的身体就像俄罗斯套娃,代代相传。亚历山大最珍贵的宝盒里放着《伊利亚特》,凯撒的手头不离《亚历山大传》,拿破仑的行军床头放着《高卢战记》。伟人传记不断地浇灌着新的伟大灵魂。好的传记作家,比如普鲁塔克,善用人物不经意间的小事来折射人物之心性。可能这些小事从条件发射发出,未经大脑的思虑和修饰,反而更能体现人性之本源。

  然而越是名人传记越是汗牛充栋,难以选择之苦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就像一位作家所说,“人的一生其实不用读书太多,七八本足矣。但是为了找到这七八本最值得读的书,不得不先读完两三千本。“ 幸好酷爱阅读的丁丁推荐了艾斯克森的这个版本,著作和翻译俱佳,拿到手就有心电触动之感。

  Felix 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均为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天才,很难为我等凡人所学。但是请他喝杯咖啡,感受他凡人部分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包括滚床单的轶事,同样受用无穷的。

  童年

  母亲教他小提琴,学会用音乐来消遣和思考。工程师的叔叔提升他数学的兴趣,代数的X就是你的小猎物。被磁铁这样看不见的引力震撼和好奇。受他家布施的穷医学生带来的一套物理科普书激活了他对理论物理的终生好奇。十三岁就好奇康德的哲学。可能是少数族群的犹太人,更天然地树立了对权威的蔑视和对流俗的怀疑精神。可能蔑视课堂的填鸭式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伴随他的是紧张的师生关系。总结他童年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驱使,以书本为师,强烈的自学能力,对传统和权威强烈的质疑。

  大学

  就读一家非常普通的师范学院,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目标是培养中学数学和物理老师。翘课高手在此期间遇到了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格罗斯曼,他的优质课堂笔记帮助爱因斯坦轻松应试,摆脱课堂教育,腾出大量时间阅读经典的和前沿读物。“我经常逃课,在家里怀着神圣的热情研究物理学大师的杰作”.此人此后还帮助他找到专利局工作,得以工作之余安然实施理论研究。还在相对论的形成过程中陪他读书讨论,还提供数学上的支持。青春期的小伙伴往往决定了你的人生。还有一位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她长相一般,跛脚,但是酷爱思考,因此得以互相启迪学问。

  就业

  难以想象,爱因斯坦毕业后两年找不到工作,到处做数学家教打工,后来在家私立中学打了段短工。悲剧的根源可能在于他的个性孤僻,大学期间翘课太多得罪老师不能留校。拿着青涩的论文,他几乎向全欧洲的教授发出了求职信,却如石沉大海。幸好有女友陪伴,但是私生女的出世忙中添乱。不过在失业压力下,可能是为了为就业加分,或是为了拿个博士混进教职队伍,他拿起了笔杆开写论文。从此开启了他和野蛮女友一起开拓的野蛮学术生涯。

  直到朋友介绍下找到专利局审核员的高薪工作,他才有能力结婚,开始安心业余科研耕耘。7年的专利局之旅开启了他理论物理伟大成就之门。他在两三小时内做完一天的工作,接下来思考自己的事情。他的上司哈勒尔包容爱因斯坦的研究,并鼓励审查员“高度质疑所有人都赞同的事情,要首先假定发明者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爱因斯坦得以庆幸没有加入教授助理队伍,否则”只能发表一些中规中矩的文章,在挑战传统方面畏首畏尾“。在学术道路上大量发表浅薄的文章只能导致思想浅薄的危险。

  迟到的荣誉

  因为出身草根,无依无靠,爱因斯坦的教职获取和诺贝尔奖的获取都历经坎坷。爱因斯坦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单枪匹马地步步敲开世俗体系对他的排斥。

  在居里夫人等一批朋友的帮助下,爱因斯坦在大学毕业9 年后,提出狭义相对论4 年后,才得以拿到大学教职,离开专利局。在很多专家质疑爱因斯坦的表达能力和授课才能的时候, 一位教授好友的点评甚为中肯。“对于那些懒于思考,只想记笔记,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考试的学生,他不是一位好老师。但是如果想知道如何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如何考察前提,如何反思陷阱和问题,那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促使你一起思考,而不是给予答案。”

  诺贝尔奖对这位院外异类的认可同样姗姗来迟。他在1905 年和1915 年提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然而得奖却在1922 年。一位提名委员说道,“爱因斯坦不获得诺贝尔奖,对诺贝尔奖的影响比爱因斯坦更坏。如果50 年后爱因斯坦的名字没有在诺贝尔奖名单里,舆论会怎么讲?” 在大众对相对论极度狂热的时候,瑞典皇家学院才不得不在 1921 年和 1922 年授予他两项诺贝尔奖。

  学习和研究方法

  除了高度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爱因斯坦的方法论还有不少借鉴处。

  一是深研哲学体系,在逻辑和辩证层面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他从休谟,康德和马赫那里获得了对无法观察到的事物的怀疑论。他认为,人的行动同时受制于物理定律和心理定律。我们发现传统教育和价值观赋予我们的心理蛋壳,甚至比物理定律影响更甚。

  二是高度重视演绎法。他认为传统研究方法往往通过经验数据来找到规律。然而科学的巨大发现很少源于归纳法,而是演绎法。通过直觉把握大量复杂事物的本质,科学家提出假设性的定律,再由这些定律导出他的结论。

  三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他善于构造简单的思想实验。这种方法一直为后人所沿用,比如薛定谔的猫的实验。

  自发的读书俱乐部也是爱因斯坦的自学手段之一。1902 年开始,估计是从大学失业到专利局工作期间,他和几位当地好友成立了读书会-奥林匹亚研究院。一起阅读讨论了大量经典书目。几位年轻人咖啡馆里的浓香请来了很多逝去的历史智者,参与他们的学术讨论。历史有趣地证明,很多伟大的学者,富兰克林,亚当斯密,毛泽东都依赖着这种读书俱乐部进行他们的探索性学习。

  情感和家庭

  爱因斯坦一生有三段稳定的情感关系,还有成名后稍有频繁的婚外关系。

  从 1896 年进入大学校园到 1912 年的 16 年中,大他三岁的智慧型爱人米列娃生了一个私生女(婚前送人)和两个儿子。米列娃曾经努力想成为理论物理博士,却因早孕和考试不及格而放弃。受累于家务,健康,或是心气较高?在爱因斯坦逐渐成名的过程中,和爱因斯坦的感情越加淡泊。直到艾尔莎介入3 年后,爱因斯坦以未来诺贝尔奖金赠送为许诺,了结了第一段婚姻。

  1912 年到1936 年艾尔莎去世的24 年间,同样大她三岁的表姐艾尔莎是他的互利共生型爱妻。前妻的内容可能是灵魂,爱情和思想洞见,而艾尔莎的主题则是食物,保健和家居琐事。艾尔莎虽然在智慧上远逊于前妻,可能自小性情相投,带着她的两个女儿,很好地照料了爱因斯坦,并分享了他成名后的荣誉和愉悦。但是在艾尔莎的任期内,爱因斯坦情感没有得到满足,陷于婚外情中不能自拔。他曾被一位女友戏称为“困在三角几何学里的一头疯驴” 。

  1928 年到爱因斯坦去世的 27 年,女秘书杜卡斯终身未婚,忠心耿耿地照顾他的事业和生活。长子汉斯,热爱工程学,移民美国并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水力工程教授。 次子爱德华,迷恋弗罗伊德理论,梦想成为精神病学家,不幸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症。

  凡人

  传记作家发现,爱因斯坦刻意隐瞒第一个私生女和送走的历史,乃至销毁了很多通信记录。爱因斯坦很反对父母对自己事业和婚姻的干预,但自己却一再干预儿子工程师的职业追求和婚姻诉求。在和周围异性伙伴和崇拜者之间,他也很容易失却控制去滚滚床单。爱因斯坦也像常人一样享受荣誉带来的愉悦。成为偶像的科学家必须是天才,而且也是演员,乐于为公众表演,乐于享受公众的欢呼。爱因斯坦很快就做到了。他自己坦称,随着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著名,思想也随之越来越僵化。随着早期放荡不羁的态度换来了优裕的中产阶级生活,创造的活力也随之远去。

  传承

  在他前后的时代,玻尔为首的一批年轻人创办了享誉社会的哥本哈根学派,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进步。卢瑟福在剑桥大学光大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大量提挈平民子弟,诺贝尔奖获得者将近有三十人。居里夫妇家庭有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费米撰写了大量科普读物,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薛定谔一本《生命是什么》,引导了一批物理学精英进入蛮荒地生物领域。 爱因斯坦呢?他单枪匹马地提出了相对论,成名之后和玻尔,薛定谔等人有过频繁的交流,却没有谁觉得是他的衣钵传人。

  当我读完这本传记,再次凝视着他带着诡谲笑容和叛逆形象的照片,他的成功就在这里。一位草根人士独立登上人类智慧顶峰的故事足矣。在真理发现已然不需要经历火刑柱的煎熬的时候,制约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发展的,往往就

  是人类自己创造的-那层心理层面的蛋壳。

  启示

  焦灼的父母们在高昂的学区房前望而却步的时候,拥有名校简历和CFA 执照的基金经理在兴奋地记录下董事长和董秘字字珠玑的时候,我们在各类网络媒体狂饮信息的时候,抽空阅读下这本传记,可能会给你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世界。

  本文作者介绍

  归江:信璞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曾任博时基金公司机构业务投资总监丶国泰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在过去14年可考核的投资和管理工作期间,归江为投资人创造了年化20%的连续业绩回报和400多亿的绝对收益。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