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

  • 2021-02-03 11:04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林徽因传读后感4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林徽因传读后感1

  允我预支一段如莲时光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院子里温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有过一场空前绝后的爱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悔守候一生。

  想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使她众人公认的美丽女神。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则需要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带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清新如一,而她的诗,亦如此。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1933年的秋天,那个如白莲般圣洁的女子写了这首著名的长诗《秋天,这秋天》。多少人被这首诗深深感动,纵是这萧瑟之季,亦没有秋风秋雨煞人的悲伤。在林徽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故人也是温软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场华丽的宴席,秋天有骄傲的果实,有走过庄周梦的蝴蝶。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场离合梦幻的交变。对于季节交替,随意更迭,林徽因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愿对过往低头,所以她喜欢怀旧,却不会沉迷。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也许我们应该留她更多的祝福。无论她飘至人世间的哪个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安,岁岁逢春。

  事业上的成就让更多人对林徽因刮目相看。她不是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娇柔女子,她深谙民间百态,懂得人情冷暖。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才女,总是以她非凡的魅力让人一见倾心——她是许多男子梦中的红莲,没有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更没有让自己被流光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时候,她都拥有那份出尘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流年。于是这个美好的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岁月早已泛黄,而她却苍翠依旧。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相约同行的人,一起走过雨季,度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在某个渡口分离。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白雪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雨季,何时开始,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2

  喜欢在晚上净身洁面后沏一杯菊花茶,坐在床上看一阵书,在白落梅行云流水的描述中,是林徽因如诗如歌的一生.初知林徽因是因为一同事偶然说起一代才女和三位杰出男人之间的故事,后逐渐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著名诗人徐志摩,学术泰斗金岳霖等人联系起来,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于是产生了解林徽因全部生活的冲动。

  林徽因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如白莲般洁净,面容姣好文采出众,在建筑方面有辉煌成就。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有她的一份贡献。这样一位被上帝垂青,集美貌才情事业家庭爱情,近似完美的女人,怎能不让令所有的男人爱慕,女子仰视?

  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异国他乡极尽浪漫,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林徽因这样传统的女子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爱情,将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之地呢?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徐已经结婚,可这样的经历使她始终对徐的前妻抱有愧疚之心。在临终之前都没有忘记向徐志摩的前妻表示歉意。林徽因出自现实的考虑,选择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为终身伴侣,夫妻相扶相携成就事业的巅峰。可以看出不论在何时林徽因始终是清醒的,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始终不愿在世间有愧于任何人。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的生命以何种方式结束,徐志摩为赶赴林徽因的.一场讲座飞机失事丧生,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另娶其学生林洙,而金岳霖为了心中的挚爱终生不娶。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深思,我想林徽因那样聪慧的女人或许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她知道徐志摩是她灵魂中的爱人,而她自己是金岳霖灵魂中的爱人,她知道不论她是否还在世这两人永远对她不离不弃。

  林徽因就是一位女神,得到的人觉得她和凡人无异,没得到的人始终会以向上的态度去膜拜她。真正的爱情双方无论付出多少都是无怨无悔的,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都是幸运的,能遇到并结识这样的女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读《再别康桥》更加深刻的体会徐林那份真挚的情感,林徽因在徐志摩心头激起的千层柔波如同西湖之水。我不禁得为世间情投意合的恋人而感动。

  都说女人多思多智必体弱,可惜林徽因早早就病魔缠身,年仅51岁就离开了人世,或许连上天都嫉妒她的才情。在那个时代那些个平凡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为国为民为世间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徽因为国家做出的成就真是令我们现代人佩服。

  我喜欢散文,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散文,有人一生飘散浑浑噩噩不知所以,有人理性的解决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便是这样的散文,给人无尽的遐想,如轻缓的音乐潺潺流出。细雨般描述出林徽因的一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送给所有的有情人。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时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林徽因传读后感3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莲,是不染纤尘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将她的灵气带出了杭州,带入了上海,带到了伦敦。她以她的与众不同让徐志摩为他等待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怀想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读到了一个如水般温柔,如风般神秘,如竹般坚毅的林徽因。她虽出身于官宦人家,却不染凡尘俗气。自小天资聪颖的她,在姑姑林泽民的教导下,学会了读书写字,便开始慢慢懂得了这个世界。

  书中讲到一张林徽因三岁孩童时的照片。那一个小小的女孩,尚未记事,却对这世间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单纯。她渴望探求这世间的风云变化,渴望着了解那个对她来说陌生的世界。这便让林徽因自小便注定与众不同。

  都说上苍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优良基因,然而在拥有一个优秀的父亲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平凡的母亲。父母亲之间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备受煎熬,对于双亲,她是又爱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这颗小女孩的心灵。小小的林徽因过早的便懂得了世事无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后亦藏着许多的无奈,开始多愁善感。在我看来,书中所讲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绣绣》,便是小时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写照。只是相对于绣绣的最终病死,林徽因确实幸运许多,她懂得什么是世事无常,什么是两情相悦。只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意,只是徒增伤感罢了。因此,林徽因在对于她与那三个男子之间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舍。所以,林徽因依旧是林徽因,依旧那般清雅,高贵,美丽。正如诗中所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十三岁的她因为当时的局势,全家迁居北京,而她却不得不留下来。在那样的局势下,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过生活,必定会是举步维艰,不知所措。可是,任谁都会,而她是特例,因为她是林徽因。她不轻易在人前落泪,从始至终以一种傲然的姿态,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便是她的坚毅之处。

  面对感情她不会让自己爱到卑微,爱到不知所措。对于徐志摩是如此,对于金岳霖亦是如此。或许她会做短暂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始终是她,只会在他人的心上轻轻掠过,她不属于任何人,亦是无人能抓住她的心。“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国伦敦,她爱上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对毫无结果的爱情,林徽因毅然选择了放手。等到走了很远,她才回头看了看,原来还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梁思成,那个最后与她携手一生的男人。或许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恒,只期待这一刻的美好。有句话说的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林徽因宁愿放手,也不会期待那所谓美好的未来。愿等到老时将这些封存在岁月书页中的记忆翻看出来慢慢品味,足矣度过余生。

  “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品出了那如白莲般清雅,纯洁的林徽因。

  无论过多少时间,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个如莲般的江南才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桥,那一段康桥之恋。

林徽因传读后感4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被许多男子当做那朵梦中期盼的白莲。而她更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而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林徽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让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历史之间,与那些历史人物倾心交流,互诉心声。而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平淡,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漂亮的浪花,无需雄伟的气势,也无需宽广的胸怀,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可以禁得起风浪,安详的飘荡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时会想:假若林徽因并没有随父离开那个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写,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亦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一栋古宅里,守着一树一树的花开,与凡夫一起平淡的日子,也许他并不是她的最爱,但他会在她冷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在她伤心时给她一个坚实的肩膀,她会与他一起在夏日的树荫下乘凉,在夜空下数着满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则一直追随着她,不离不弃。可是上天注定不会给林徽因一个单调的人生,不会让她绝美的容颜淹没在尘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必定会有一个波折的人生,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林徽因一生中爱了三个男子,爱得深沉,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了她多次在康桥上徘徊,只为能见她一面;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风雨人生;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这足已说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实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对,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当年到访中国最欣赏的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他曾多次想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牵线,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实林徽因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却给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选择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日子;选择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流长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终是安稳的日子,所以她注定与徐志摩擦肩。琴棋书画诗酒花再美好,也比不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林徽因是个现实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虽然不是她最爱的,却是最适合她的。对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没有错,她并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对徐志摩负责,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美满,幸福,这并没有错。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也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漂亮的容颜。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江南又在烟雨中变得迷离。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白莲一般的女子却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儿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