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师传》读后感
- 2021-02-01 19:02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惠能大师传》读后感
《惠能大师传》读后感
中国佛教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佛教历史,就不得不从禅宗开始,如果想要了解禅宗又不能忽视一个人物,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我国的禅宗史上,惠能大师是一个具有革新精神的禅师,同时是一个将佛教事业发扬光大的高僧。
在《惠能大师传》这本书中,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向众人拈花一笑,大迦叶尊者领悟其中寓意回以微笑,就有了以心传心的特别法门。释迦牟尼佛嘱咐大迦叶,希望他能坚定不移地守护好它,然后一代一代传授下去,不要让它断绝,更不要辜负了他的期望。大迦叶也没有让释迦牟尼佛失望,在印度一共传了二十八代,便有西天二十八祖这一说法。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遵循师父的遗言在他入灭后约六七十年东渡来到中国宣扬佛法,在少林寺旁边石洞内修行,后遇到慧可诚恳拜师,于是收为徒弟广传佛法。在达摩往生前众弟子只有慧可得起其神髓,便以将法印及袈裟传于慧可。后来二祖慧可将袈裟传给了三祖,三祖而至四祖,四组而至五祖弘忍。
禅宗最具影响力的惠能,就是出生在五祖弘忍弘扬佛法时期。他未出生时家庭就已经开始没落,在其三岁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独自带大他,十多岁就以砍柴为生养活母亲。在一次送柴给安老爷时听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不识字更不曾读过经书,却能明白经文要意,并为安老爷解答疑惑,安老爷便推荐他去黄梅弘忍处学习佛法,于是这就开启了惠能求法之路,似乎也印证了其刚出生时有两位大师到其家说的那番话——惠能是"佛门未来的龙象",并为他取名为"惠能",具有惠施众生,能度众人之意。
惠能求法之路曲折坎坷,先是因迷路饿晕被后来结拜的义兄所救,留在曹溪村讲解经文;后跟随智远禅师学习坐禅,经惠纪法师点拨继续前往黄梅拜师。
在东山禅寺他以"人虽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却不分东西。惠能是岭南獦獠,大师是黄梅高僧,但惠能的佛性与大师相比,又有什么差别呢?"这番话打动了弘忍大师。弘忍对他另眼相看,但因门下众人对惠能有偏见,因此在东山禅寺八个多月里他都被安排在碓房干活,未曾到过禅堂听弘忍大师讲法。后来弘忍以写诗偈表达佛法见解来挑选衣钵继承人,惠能以一首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让弘忍大师知道惠能更适合做他的衣钵继承人。弘忍避开众人将心法及袈裟传给了惠能,并告诉他自古传法,命如悬丝,稍不留意,祸自人出,他的性命就有危险。惠能在师父的`劝导下连夜离开了东山禅寺,向南逃亡,其后被众人追赶被迫躲在四会县与怀集县中间的山里,一躲就是十五年,后到广州法性寺才承认自己是弘忍大师的继承人,即禅宗六祖,并在此处剃度受戒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在法性寺戒坛上弘法。由于许多人想听其弘法,导致法性寺人满为患,为了安全考虑及其对曹溪宝林寺的情怀,惠能大师离开法性寺,前往宝林寺修建道场。
中宗想诏其入宫弘法,惠能以身体为由写奏表婉拒,并呈上袈裟献给皇帝。此后禅宗传承不在以袈裟为证,而以《坛经》为传承,改变了原来的一门单传,变成多头弘法。最后禅宗发展为禅门五宗,分别是沩仰宗、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像达摩祖师诗偈说的一样,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惠能大师一直认为自心即佛,万法都是本心而生,人的本心便是一切,并且认为佛法只有一种,人的认识有顿悟快慢差别,佛法没有顿渐之分。也的确是许多人在修行的时候,忽视了自己本心,一心是向外求,希望通过外在的因素来影响或者改变自己,更有甚者忽略了悟性有顿渐之分,一味追求快,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修行意义。而真正的修行是从内在开始,从认识自己的本心开始,如果本心不曾认识到,如何能真正地认识到顿悟呢?如何能更好的修行呢?
文/拈花读书会第四期共读书友吴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