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策的典故

  公元前621年,晋国国君襄公因病去世。当时,太子夷皋的年龄还很小,而晋国与秦、楚等国每年都要发生战争,因此,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执政的正卿赵盾竭力主张让年长而贤能的公子雍即位,虽然遭到了大臣贾季的反对,但赵盾以正卿的身份否定了贾季的意见。
  由于公子雍作为人质留在秦国担任亚卿,赵盾就派了大臣先蔑和士会前往秦国迎接他回来。当时,秦国的新君康公也即位不久,听说公子雍将回国即位,也很高兴,认为秦、晋两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了。为了确保公子雍的安全,他特地派出了一大队步兵护送公子雍东渡黄河,返回晋国。
  不料,晋国的内部却突然发生了变化,皇后知道大臣们准备迎立公子雍的消息,就抱着年幼的太子夷皋到朝廷上又哭又闹。退朝后,她又抱着夷皋到赵盾的府中苦苦哀求,弄得这些大臣也不得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赵盾不得不重新与大臣们商议,决定改变初衷,让太子夷皋即位为君。这时,出使秦国的正使先蔑已经回到了都城绛邑(今山西翼城东南),他知道赵盾的决定后,马上去见赵盾说:
  “这不是对秦国不讲信用吗?士会现在已经带着公子雍渡过黄河进入晋国,而且他们还有大队的秦兵护送,如果发生冲突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赵盾说:“现在新君已经即位,情况无法改变了。为了晋国的安全,只有先下手为强,把入境的秦军赶回去!”
  赵盾立即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对秦军进行了突然袭击。秦军措手不及,只好仓皇向西撤退。士会和公子雍也跟随秦军渡过黄河返回秦国。
  士会到达秦国后,对晋国大臣们的出尔反尔十分反感,决定留在秦国不再回去。赵盾也知道士会是无辜受累,心中不免感到内疚,就特地派人把士会的家眷送到秦国,让他全家团圆。
  秦康公对晋国的背信弃义也非常恼怒,他先后两次出兵攻打晋国,占领了武城、羁马等地。由于士会对晋国的军情十分熟悉,康公让他当了谋士,给自己出谋划策。这一来,引起了晋国大臣们的严重不安。
  公元前614年,晋国六卿秘密商议,认为士会足智多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离开晋国是身不由己,并没有对本国犯下什么罪行,因此一致决定要想方设法让他回到晋国来。经过周密的研究,六卿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们故意把大夫魏寿余的家眷扣押在绛邑,然后放他逃跑。魏寿余渡过黄河去投奔秦康公,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和百姓全部献给秦国。
  和秦康公对魏寿余深信不疑。这时,魏寿余看到站在朝班中的士会,便向他使了个眼色,接着又在走过士会身边时,轻轻踩了他一脚。士会何等聪明,立即领会了魏寿余的意图。
  于是,魏寿余向秦康公提出要求说:
  “臣的封邑就在黄河东面,那里的百姓对秦国一直很害怕。大王能否派一位过去归顺秦国的晋国大臣跟我一起回到晋国去,宣扬大王的恩德,以消除百姓的疑虑。”
  康公觉得魏寿余说得很有道理,他抬头看看朝班,发现只有士会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前去。士会马上辞谢说:
  “晋国君臣反复无常,不能相信他们,万一臣去后被扣留,大王肯定会杀掉臣的妻儿,臣岂不是又要遭殃了吗?”
  康公听了非常感动,说:
  “卿尽管放心前去,如果能得到土地,寡人将重重有赏;如果不幸被晋国扣留,寡人也一定将卿的家眷全部送回晋国,决不食言!”
  于是,士会告别了康公,与魏寿余踏上归途。
  他俩刚离开朝廷,秦国的大夫绕朝立即上前对康公说,士会是晋国的谋臣,让他回去等于放虎归山。但康公却对士会深信不疑。
  散朝后,绕朝立即驾车去追赶士会,眼看越追越近,士会只好停下马来。不料,绕朝上前送给他一条马鞭,对他说:
  “士会,你不要以为秦国的人都那么傻,没有人看穿你们的计谋,只不过我的意见没有被主公采纳罢了。你们赶快赶着马走吧!”
  士会回到了绛邑。晋灵公不但亲自为他设宴接风,好言加以抚慰,而且让他位居六卿之列。消息传到秦国后,秦康公并没有发怒,仍然履行自己的诺言,派人将士会的妻儿财物全部送回晋国。
  士会对康公的情义十分感激,特意写了信,表示了自己的谢意,并且劝康公息兵养民,同晋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康公接受了他的建议。从此,秦、晋两国和平相处,几十年都没有发生战争。
  后来,“赠策”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有先见之明的智谋,也表示为友人送行。(张磊)
  《左传·文公十三年》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