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庐的典故

  焦先,三国时期人。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便放弃了发财、做官等庸俗的念头,到一处偏僻地方隐居起来,成为一名隐士。
  焦先过起了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饿了,不随便吃东西;凉了,不随便穿衣服。后来,天气越来越寒冷了,他就割了一些草,用草编成衣服穿在身上。
  焦先有时也外出,能遇见人。但他有个习惯:一旦遇到了女人,他便立即藏起来。直到女人走远了,他才出来。
  寒冬降临了,不住在房子里面不行了。于是,焦先自己动手搭起了一个草庐,然后把草庐打扫得干干净净,住了进去。
  焦先的草庐很小,而且呈圆形,门上还带着两个草扎的东西。看上去,他的草庐真的很像螺形带角的蜗牛。因此,焦先的草舍就被称为蜗牛庐。
  后来,“蜗牛庐”这一典故,用来指隐士的简陋住处。(原煤)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