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的典故

  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名叫宓子贱。一次,国君派他去治理一个名叫亶父的地方,并派两个近臣跟他一起去,作他的助手。宓子贱知道这是国君对自己还不够信任,两个近臣虽然名义上是自己的助手,但由于他们和国君的亲密关系,将对自己有所牵制,自己势必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效的治理。
  宓子贱和两个近臣一起来到亶父,亶父的官员都来拜见。宓子贱朝两个近臣看了看,马上有了主意,说:
  “请把这些官吏的姓名记下来。”
  一个近臣听了,马上铺开竹简,书写起来。刚刚动笔,宓子贱故意扯了他一下,字写坏了。宓子贱说:
  “你的字太差劲,换人吧!”
  另一名近臣见了,便说:“我来写吧!”
  宓子贱说:“好!你来写!”
  另一个近臣便动笔写了起来,写了没几个字,宓子贱趁他不备,拉了他的臂肘一下,字又写坏了。宓子贱便大发脾气,说:
  “大王派你俩来给我做助手,可是你们连字都写不好,你们能当什么助手?”
  两个近臣很不高兴,说:
  “我们是大王派来给你当助手的,你认为我们不够格,那我们回去告诉大王好了!”
  于是,两个近臣气呼呼地回到京城,把宓子贱故意摇掣他们的臂肘,使他们无法写字,反而责怪他们的情况告诉了鲁君。鲁君听了,明白了宓子贱的用意,说:
  “我明白了!宓子贱这样做,是提醒我当国君的要相信自己派出的官员,不要对他们进行牵制和干涉呀!”
  于是,他正式召回了两名近臣,让宓子贱全权治理亶父。结果,宓子贱把亶父治理得很好。
  后来,“掣肘”这一典故,用来指牵制别人或者被别人牵制。(戈智)
  《吕氏春秋·具备》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