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缕而死的典故
- 2016-11-03 15:35
- 典故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与孔门弟子儒雅的气质不同,子路原本粗野尚武,桀骜不驯,并曾对孔子不礼貌。但他性格耿直,讲究义气。他对孔子不敬,孔子对他反而以礼相待,他佩服孔子的为人,于是投到孔门之下,为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他也很赞赏,教以礼义。
子路学成后,当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管理其封地的官)。不久,孔悝与太子蒯聩作乱,蒯聩做了卫国的国君,即卫庄公。孔悝与蒯聩在国都作乱时,子路在外地,当听到内乱的消息后,他不顾一切地回到国都,反对孔悝及太子的所作所为。
在回国都的途中,子路遇见熟人,熟人告诉他不要回去自找麻烦,殃及自身。子路正气凛然地说:“我既然是国君的臣子,就不能袖手旁观,逃避灾难。”于是冲进都城。孔悝与蒯聩害怕子路,站在高台上与他相见,子路不能接近他们,欲放火烧台。蒯聩非常害怕,派手下的两员猛将与子路搏斗,格斗过程中,子路的冠带(缨)被击断,帽子也就戴不稳了,于路说:“君子死,帽子不能不戴好。”在结冠带时,被对方刺死。
后来,“结缨而死”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慷慨献身。(胡天宝)
《左传·哀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