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六印的典故
- 2016-10-29 09:20
- 典故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策士。战国之时,诸侯国间征战不休,一批读书人凭着自己的如簧之舌,游说诸侯,指点当时的政治局势,同时藉此获得高官厚禄,这批人被称为“策士”。
当时的天下形势,决定了策士分为两派,即“合纵”派与“连横”派。秦处函谷关以西,原本落后,但秦善用关东六国的人才,尤其经商鞅变法以后,秦势力迅速膨胀起来,怀有统一天下之心。这样,天下局势发生了变化,即秦与关东六国间的对抗。针对这种情况,一部分策士为秦出谋划策,认为秦联合东面的任意一国就可对付其余国家,称为“连横”;而另一部分策士为关东六国考虑,认为东面六国只要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就可对付秦国,称为“合纵”。张仪是连横派的代表人物,而苏秦则是合纵派的代表人物。
说服东面六国合纵对秦绝非易事。为此,苏秦广观博览,读书非常刻苦,“头悬梁,锥刺股”即是说他读书刻苦的典故。他在六国间穿梭游说,终于说动了六国国君,使六国联合起来。苏秦为“纵约长”,即合纵的总负责者,同时兼六国的丞相,佩六国的相印,成为一时风云人物。到赵国见赵王时,一路上车马声喧,旌旗飞扬,所经之国的诸侯都以王侯之礼接送,连周显王也吩咐清扫道路,不敢怠慢。但数年后,“合纵”失败,苏秦死于齐国。
后来,“苏秦六印”这一典故,用来指荣任要职。(张晓淮)
《史记·苏秦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