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莼羹的典故
- 2016-10-20 17:40
- 典故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张翰是西晋时吴郡吴县人,他才思敏捷,辞赋文章都写得很好,但他不热衷于做宫,把功名利禄看得很谈。
吴县邻近太湖,是一个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盛产莼菜和鲈鱼。平时,张翰经常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他最喜欢吃的两个菜,一个是红烩鲈鱼,一个是莼菜羹。有个朋友见他如此落拓不羁,问他说:
“你只图喝酒时喝得痛快,难道就不考虑身后的功名吗?”
“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还不如眼前的一杯酒呢!”张翰回答说。
有一年,武康令贺循接到朝廷征召的命令,从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前往洛阳任职。船到吴县阊门时,他坐在舱中弹琴消闲。正 巧张翰路过,循声上船拜访。两人虽然并不相识,却一见如故。张翰听说贺循要去洛阳,兴致所至,便搭船同贺循一起去了洛阳。
张翰到了洛阳不久,被掌握朝政的齐王司马冏召人大司马府,担任了东曹掾的小官。但张翰看到西晋诸王之间互相倾轧,朝政一片混乱,心中很不是滋味,知道这种地方不是自己久留之地,便想回家去。
一天,张翰正在庭院中闲步,一阵秋风吹来,身上不由起了一阵凉意,想起了家乡的莼菜羹和红烩鲈鱼,涌起了强烈的思乡愁绪,赋了一首诗:“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末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赋完诗后,他又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
“人活着就要活得自由自在一些,我怎么能为了做官而一直住在数千里之外的异乡客地呢?”
于是,他脱下官服,雇了一只船,悄悄离开洛阳,返回家乡去了。
后来,“千里莼羹”这一典故,用来比喻不慕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虞君耐)
《世说新语·识鉴》